9月1日至5日,金口河区2025年基层治理干部人才培训班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成功举办,共有25名干部人才参训,此次培训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三大核心方向,采用“课堂学理论+现场取真经”模式,为金口河区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9月2日上午,成都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杨智强老师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为题授课。课程从信访制度的定位切入,结合欠薪讨薪、抚恤金发放、退休年龄认定等基层常见案例,详细讲解如何用法治思维规范治理行为,用法治方式化解群众矛盾。学员们不仅牢固树立起“法治是唯一出路”的正确意识,更系统掌握了讲法用法的专业知识,对依法治理的重要性形成了更清晰深刻的认知。下午,四川警察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四川公安宣传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学勤老师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应对与处置”展开教学。课程聚焦新时代下的新媒体传播特点与舆情管理难点,通过模拟对镜头、控现场、迎媒体、接电话等常见场景,结合真实案例一对一演练,系统性指导学员“看舆情、会回应、善化解”。学员们树立了“举头三尺有镜头”的舆情风险意识,掌握了应对自媒体时代复杂舆论环境的重要实战技巧。
9月3日上午,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成都市大邑县委组织部三级调研员马培忠老师以“党建引领多村联合打造集体经济强村公司”为主题进行授课。课程深入剖析党建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解答了“为何要公司化经营”“为何要多村联合”等核心问题,结合共富典型案例,讲解多村联合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径方法。学员们学习了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明晰了党建引领、抱团发展是实现“一村富”变“村村富”的关键,为基层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指出了更精准的方向。下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副教授谢志龙老师围绕“DeepSeek等AI大模型应用提升行政工作质效”进行授课。课程通过介绍AI技术与大模型的发展现状、核心功能及应用场景,结合基层治理实际,详细演示了如何运用大模型处理数据、优化流程、辅助编辑等。
9月4日,培训班开展现场教学。上午,学员们走进玉林东路社区,该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社工参与、居民自治、多元协同的联动机制,既保留市场烟火,又具备专业服务。学员依次参观了社区服务中心、残障人士公益咖啡店、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馆、为老食堂服务站等特色项目,了解了多元协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创新实践路径,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有了更鲜活的认知。下午,学员前往崇州市道明镇道明竹艺村,该村将传统竹编非遗技艺作为核心资源,通过“非遗+旅游”“非遗+产业”的模式,打造了集竹艺体验、乡村旅游、文创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村落。学员参观了竹编文化馆、工艺品店、“竹里”等村中的标志性建筑,学习了竹艺村依托竹编艺术推动非遗传承、文旅经济、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为金口河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思路。
9月5日上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兰旭凌老师以“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为题,围绕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创新基层治理的路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三大方面,以深入浅出的基层案例,从加强基层党建、推动公共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等多个方面进行阐释,讲解了如何以“精”为前提、“准”为目标,有效促进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与能力提升。
此次培训紧扣基层干部,既保障理论吸收时间,又涵盖现场教学观摩,有效提升学员们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培训内容系统、形式多样、案例鲜活,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更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与能力。接下来,参训学员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把学到的思路、方法与技能积极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以更专业的素养、更创新的方法、更贴近群众的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金口河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