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金口河区针对易地搬迁群众融入异地难、移风易俗难、产业发展难问题,创新“一约两委三团四会”管理模式,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格局,实现群众“融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制定“一约”,共建“新家园”
针对集中安置点人员组成多元化、生活习惯差异化,群众治理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召开“坝坝会”“1+N”结对等形式,逐户摸底调研,研判治理需求,制定安置点《居民公约》,量化为“尊老爱幼、邻里友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12项积分指标,对搬迁群众实行积分管理。
设立“两委”,构建“新秩序”
针对集中安置点“一方隶属、双重管理”背景下后续管理不足、生活办事不便、发展增收困难等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管理委员会和自治委员会,构建“村党支部协管、管理委员会主管、自治委员会直管、成员自管”的多元化立体管理体系。管理委员会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副主任和3名楼长组成,下辖3名民事代办员,6名卫生保洁员和1名水电维修员,采取“8小时坐班+流动服务+看板管理”形式,协助村“两委”履行管理职责,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后续保障问题,累计代办事项2800件,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异地办理”和“无人管理”的窘境。自治委员会由安置点所在地组长和6名热心公道的群众组成,配合管理委员会通过先进评选、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等参与治理,先后主导对外协调8次,调处矛盾纠纷22起,有效提升了安置点自治水平。
组织“三团”,奔向“新生活”
在“住下来、静下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群众“爱起来、富起来”,由村“两委”牵头成立致富帮带团、志愿服务团和法律服务团,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整合帮扶力量、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技员等力量,成立致富帮带团,通过带动劳务输出、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等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先后解决就业岗位234个,带动发展产业75个,实现人均增收12800元。整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党员先锋队和社会志愿者力量,成立志愿服务团,根据群众需要开展居家理发师、上门维修员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317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652个。整合外出大学生、“鸽鸽讲堂”和区乡司法力量,成立法律服务团,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27场次,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推行“四会”,推动“新风尚”
成立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积极培育文明乡风。红白理事会由每个居民楼分别推选1名综合素质高、热心公益的群众组成,通过提前摸排、热心劝导、全程监督等进行“红白喜事”的管理,先后劝止高额彩礼22起,高标准丧葬9起。居民议事会由7名群众威望高、法律意识强的村民组成,在村级重大决策时,根据需要进行民主协商、征询民意,带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今年来,17条关于抗洪抗疫、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被采用,帮助解决了饮水难、产业难等问题75个。道德评议会由5名德高望重的乡贤组成,根据村组织安排,通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不遵守居民公约现象教育、先进评定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善理事会由2名管理委员会成员和3名自治委员会成员组成,根据情况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和积分管理,先后劝止不赡养老人行为9起,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