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金口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天是:
标题
无障碍浏览无障碍浏览 | 长者专区
金口河区人民政府

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发布日期:2021-11-11   信息来源:区水务局  【字号:

 

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

2015-2030年)

 

 

 

 

 

 

 

 

 

 

 

 

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务局

20177

项目名称: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编制单位: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务

参加单位: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

 

    定: 胡学明

    查: 韩建军    彭 松  谢大林

    核: 尚雪莲    刘佳孟

项目负责: 陈小莉

编制人员: 陈小莉    尚雪莲

余艳红    王小川

刘佳孟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水土保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最根本的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为指导,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乐山市金口河区(以下简称金口河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水利部、四川省政府、乐山市政府的要求,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和《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为基础上,由金口河区水务局组织,委托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编写完成《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围为金口河区辖区内的6乡(镇),规基准年为 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 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 2030年。

根据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成果,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面积297.65km2,约占幅员面积的49.76%。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由水土流失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较大,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通过对金口河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规划》依据《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成果,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独立性和关联性相结合、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普遍性与区域性相结合、数据的权威性与可获取性相结合的区划划分原则,构造了目标层、因子层、指标层的指标体系,在综合分析金口河区的区域功能定位、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建设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水土保持分区,并优先考虑水资源保护的要求,采用所处位置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的三段式命名法,将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划分为: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区)、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区)、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区)共三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在此基础上,划定出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坡耕地治理、林草种植、封禁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79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2.84%,植被覆盖率达到89.97%;到2030年,全面建成与金口河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8.00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29.76%,植被覆盖率达到92.27%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金口河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环保局、区住建局、区扶贫移民局、区经济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章 规划概要 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2

第三节 水平年 4

第四节 目标、任务及规模 4

第五节 规划分区 5

第六节 预防规划 5

第七节 治理规划 6

第八节 监测规划 7

第九节 综合监管规划 7

第十节 实施进度及近期投资 8

第十一节 实施效果 9

第二章 基本情况 10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0

第二节 自然资源 13

第三节 社会经济 16

第四节 水土流失 18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2

第三章 现状评价及需求分析 27

第一节 现状评价 27

第二节 需求分析 34

第四章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38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38

第二节 规划依据 40

第三节 目标和任务 42

第四节 防治规模 43

第五章 总体布局 44

第一节 国家级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区划分成果 44

第二节 金口河区生态区划分原则 47

第三节 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48

第四节 区域布局 50

第五节 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 53

第六章 预防规划 58

第一节 预防范围与对象 58

第二节 预防技术措施体系 59

第三节 预防项目措施配置 63

第七章 治理规划 64

第一节 治理范围与对象 64

第二节 治理措施体系及配置 65

第三节 重点项目布局与措施配置 77

第四节  分期实施计划 78

第八章 监测规划 80

第一节 规划目标 80

第二节 监测项目 80

第三节 监测内容和方法 81

第四节 监测费用 83

第九章 综合监管规划 85

第一节 监督管理 85

第二节 科技支撑 88

第三节 管理能力建设 89

第十章 实施进度与投资估算 91

第一节 实施进度安排 91

第二节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91

第三节 近期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92

第四节 投资估算 101

第十一章 实施效果分析 105

第一节 效益分析 105

第二节 基本结论 109

第十二章 实施保障措施 111

第一节 法律法规保障 111

第二节 政策保障 112

第三节 组织管理保障 113

第四节 投入保障 114

附表1    气象特征表 115

附表2    社会经济现状表 116

附表3    土地利用现状表 117

附表4    土地坡度组成表 118

附表5    耕地坡度情况表 119

附表6    水土流失现状表 120

附表7    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表 121

附表8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表 121

附表9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规划表 122

附表10   水土保持规划投资总估算表 123

附表11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减蚀效益评价表 124

附表12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蓄水保水效益评价表 124

附图

附图1.  金口河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  金口河区地势图;

附图3.  金口河区坡度图;

附图4.  金口河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5.  金口河区植被覆盖度图;

附图6.  金口河区土壤侵蚀分布图;

附图7.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生态分区图;

附图8.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图;

附图9.  白熊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10. 白熊沟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11. 白熊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
附图12. 小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13. 小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14. 小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

附图15. 野牛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16. 野牛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17. 野牛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

 


第一章 规划概要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生态立区战略,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统筹水土保持与防洪、水资源保护、山洪灾害防治等关系,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主线;以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能力等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防治,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根据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围绕乐山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的总体思路及《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生态建设目标,努力建设生态金口河。巩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继续实施封山造林和小流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6%以上;着力打造大峡谷地质公园、大瓦山湿地公园、三岔河森林公园三张名片。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依法加强对开矿取石、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管,防止造成坡面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坚持坡面整治与沟道整沼相结合,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先上游后下游,先治坡再治沟,因害设防。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建设和保护金口河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美丽新村,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增加农村群众获得感;以新村建设为主要载体,着力补齐城乡差距短板;以深化改革为主要手段,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坚持以脱贫攻坚为底线任务,改善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

切实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把预防监督作为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坚持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两手抓。

二、生态优先的原则

治理水土流失应首先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充分依靠自然修复能力,依托天然林保护、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地区自然灾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等综合治理,进行集中治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建设生态小流域,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自然地理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再生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

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防洪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美丽新村等要求出发,统筹相关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安排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安全、制约经济发展的区域;具体项目区尽量集中连片,组成大的示范区,统筹治理。

六、公众参与的原则

充分调动治理区群众、企事业单位参与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土地、林业产权流转机制,治理、开发成果巩固机制等,鼓励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治理和经营,鼓励大户承包治理,发展生态产业。

第三节 水平年

本次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数据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第四节 目标、任务及规模

近期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实现全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6.79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2.84%,植被覆盖率达到89.97%。形成和修订与区级水土保持规划相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体系,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稳步提升,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维护到位,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生产建设活动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远期目标和任务:到2030年,全面建成与金口河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8.00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29.76%,植被覆盖率达到92.27%。完善和修订与区级水土保持规划相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体系,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覆盖,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维护良好,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防治规模:到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79km2;到203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8km2

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实现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依法行政;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金口河区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第五节 规划分区

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口河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水文气象、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布局等因素,结合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需求和水土保持功能对金口河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区)、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区)、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区)共三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

第六节 预防规划

金口河区管辖区域内均为水土流失预防范围,其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为永胜乡,位于区境内西北边缘地区。

重点预防区项目总体布局为:

1、金口河区境内旅游景点:金口河区境内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区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大瓦山自然风光、顺水河峡谷景区。其中,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以成昆铁路、乐西公路、彝族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地质公园集峡谷地貌、地层古生物、奇峰、急流、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于一体。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位于金口河区永胜乡,区域内既有高山天然湖泊(即围绕大瓦山脚的大天池、干池、小天池、高粱池和鱼池五大相连的高山天然湖泊),又有泥炭沼泽,湿地景观丰富,水生物发育良好,动植物群落多样。

2、重点预防区内众多的中小型河流是区域重要的饮用水取水水源,在这些水源保护区和水源补给区应进行全面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程,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各类污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通过开展封禁管护、种植水保林,涵养水源、培育地力,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3、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主要河流的两岸及小型湖泊和水库周边。

4、金口河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

第七节 治理规划

2020年,金口河区应完成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总面积为15.66km2,处于低山河谷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范围与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内。

2030年,金口河区重点治理区项目布局主要布置山河谷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与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包括:和平彝族乡和吉星乡。该治理区的国土总面积为87.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6.47km2,总治理面积为39.88km2

第八节 监测规划

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的目标是:

1、实现水土保持监测情况的定期公告;

2、准确获取水土流失变更数据;

3、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数据;

4、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共享;

5、在技术、资金等条件成熟及充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水土流失监测站点。

通过水土流失监测,定期分析本区域及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评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全面落实区域范围内工业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和各类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掌握和了解全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深入研究水土流失变化规律,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定期调查项目分为监测站点的定期调查和水土保持情况定期普查。动态监测项目包括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包括工业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和城市建设区水土保持监测)。

第九节 综合监管规划

一、预防管理

1、明确生产建设项目预防监督管理要求;

2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成果管护;

3、社会公共监督。

二、治理管理

1、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

2、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3、落实管护经费。

三、监测管理

1、规范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行为;

2、强化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和成果管理。

四、其他管理

设立重点案件查处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制度

根据全区生态建设分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需要,规划期内应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水土保持领域的最新科技和方法:

1、水土流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

2、水土保持特色林果业发展技术;

3、生产建设项目与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4、坡耕地与侵蚀沟水土保持综合整治技术;

5、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依据《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围绕乐山市十三五期间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的立体化旅游发展格局,水利规划布局方面重点采取天然生境保留、河湖连通性维护、生境形态维护与再造、生境条件调控等措施,加强重河湖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结合金口河区土壤侵蚀类型、特征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的区域差异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建设以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1、水利风景示范园区

2、河湖生态修复示范园区

第十节 实施进度及近期投资

近期:到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79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2.84%,植被覆盖率达到89.97%

远期:到2030年,完成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8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29.76%,植被覆盖率达到92.27%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单价表计算各个区划治理单位水土流失面积所需投资工程直接费用。通过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79km²。共需资金投入工程直接费用2625.11万元,独立费用236.26万元,基本预备费171.68万元,其他费用39.43万元,共计3072.47万元。

金口河区近期(2015202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静态总投资3072.47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40.01万元/km2。其中:直接投资2625.11万元,占总投资的85.44%;独立费用236.25万元,占总投资的7.69%;基本预备费171.68万元,占5.59%;其他费用39.43万元,占总投资的1.28%。在水土保持直接投资2625.11万元中:坡耕地整治措施投资596.23万元,人工林草措施投资724.75万元,封禁治理措施投资663.73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40.40万元。

第十一节 实施效果

规划实施后,到2030年,金口河区规划期内治理项目的水土流失面积178.00km2。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使得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3.57t,年涵蓄水量2819.65m3。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区域内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有利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小气候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善,作物产量提高。区域景观环境优化,自然灾害减少,城乡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将产生很好的调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规划的实施对金口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建议区政府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

金口河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地南段,东邻峨眉山市,南与峨边县接壤,西同凉山州、雅安地区相接,北与眉山地区交界。地跨东经102°05′24″103°10′24″,北纬29°00′24″29°20′46″之间。全区幅员面积598.16km2,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约42km

一、地质地貌

金口河区地势地质构造复杂,断层交错,前震旦纪系地属分布普遍,褶皱厉害。断层走向主要呈南北向和西北向,主要断层有金口河文店子断层、大火夹断层、吉星断层、花茨断层、永胜和平断层、二道坪至流黄水断层。褶皱构造较弱,主要褶皱构造有桃子坝背斜,分布于桃子坝西南园一带;背风向斜,分布于区境东部。

金口河区属于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过渡地带的小凉山区,群山耸峙、层峦叠嶂,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受区域构造控制及河流切割影响,总体地势构成南西高北东低、东西高中间低,山岭河谷平行于构造线分布,呈南北向延伸的格局,山体为垣状的褶皱断块山。区内最高点为南部共安彝族乡境内的老鹰嘴,海拔高程3321m;最低为东部吉星乡斑鸠嘴处的大渡河河谷,海拔高程530m。一般相对高差10002000m,最大相对高差达2791m。斜坡以25°35°的陡坡最常见,上覆蹦(残)坡积层;河流深切,呈“V”型或“U”型峡谷,大渡河两岸地势对陡峭直立,漫滩阶地不发育。

二、气象水文

(一)气候

金口河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暖流和东南季风的控制,四级分明,气候温和。具有残冬持续较久,春季气温回升迟,不稳定的特点;冬春少雨造成常年性冬干春旱现象;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或大暴雨,多洪涝、多大风;秋季多绵雨,雨后气温明显下降等特点。

金口河区距离峨边县较近,且均属于大渡河流域,根据峨边县气象站历年气象要素(19812010年)统计,多年年平均气温16.7,历年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7.6-3.4,多年平均降雨量803.9mm,历年最大日降雨量172.2mm,相对湿度77%,平均风速1.9m/s,历年最大风速13.3m/s,发生在10月,相应风向为ENE。受气候类型影响,区内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雨量集中在汛期5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78.1%

金口河区气象特征值见附表1

(二)河流水系及水文

金口河区境内主要有过境干流大渡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区,在境内呈“V”字形。将全区分为南北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小溪河流密如蜘蛛网,主要有金口河、小河、顺水河、野牛河、盐井溪等40多条,呈树枝状注入大渡河。

大渡河系岷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自北向南流经金川、丹巴、泸定至石棉后折向东流,经汉源、峨边、沙湾、市中区,在草鞋渡接纳青衣江后于乌尤寺注入岷江。大渡河干流全长1062km,全流域面积77858km2(不含青衣江,包括青衣江流域面积为90700km2)。

大渡河由甘洛县流入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白熊沟处入境,入境高程670m,流经永和镇、共安乡、和平乡、金河镇,于吉星乡斑鸠嘴出境,出境高程523m,过境河段长38.65km,平均比降3.80‰,区间干流流域面积220.98km2。金口河区段大渡河行进在高山峡谷间,除局部河谷相对开阔外,多呈“V”型狭窄河谷,水流湍急。

金口河区多年平均径流深678mm,主要由降雨组成,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有一定的相似性,510月为丰水期,平均径流量约占平均年径流量的72.9%,最大月份为78月,其平均径流量约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5.5%2月最枯,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8%

金口河区内有过境干流大渡河,根据境内大渡河干流水利工程水文分析计算,大渡河金口河区河段多年平均流量1380m3/s,过境水资源总量435亿m3

三、土壤植被

(一)土壤

金口河区土壤属盆地西部山地小凉山山地黄壤、黄棕壤、暗棕壤。各类型土壤分别呈垂直地带性变化,海拔23002800m地带分布暗棕壤,地层深厚、有机质极丰富,PH值为酸性;海拔16002300m地带主要分布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大,PH值呈微酸性;海拔9001600m地带主要分布山地黄壤、紫色土等,土层较厚,肥力较高,pH值属中性或微酸性;海拔900m以下河谷区主要分布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及粗骨性黄壤,此区土壤受气候、母质及地形的影响,理化性质差异大、土层较薄,PH值一般为中性偏碱。

(二)植被

金口河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复杂而特有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复杂的森林植物群落,分布树种近40100余种。既有大面积天然林,又有人工林。主要植被呈明显的垂直性地带性分布,中低山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乔木树种有:桢楠、香樟、川桂、木姜子、栲木、柳杉、杉木、油桐、合欢、香椿、核桃、漆树、白桦、五倍子、柑橘、桃子、李子、樱桃、茶、银杏、女贞等,还有少量珍惜树种:珙桐、水杉等;灌木种类有马桑、悬钩子、黄荆、三月竹等;还有零星茨竹、八月竹分布。亚高山(海拔2400m以上)暗针叶林带分布,植物群落相对较单一,主要乔木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桦木等,林本植物主要有箭竹、杜鹃、三月竹等。

2014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4.72%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人类生活的主要空间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资源。

据乐山市国土资源调查资料,金口河区土地资源主要有:耕地面积3655.39hm2,占土地总面积6.11%,包括:水田71.71hm2,旱地3583.68hm2;园地747.19hm2,占土地总面积1.25%;林地50982.28 hm2,占土地总面积85.23%;草地1044.17hm2,占土地总面积1.7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88.13 hm2,占土地总面积1.15%;交通运输用地325.28hm2,占土地总面积0.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11.48hm2,占土地总面积1.36%;其他土地1562.47hm2,占土地总面积2.61%

金口河区土地利用现状表见表2-2

2-2   金口河区土地利用现状成果表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它用地

合计

面积

(hm2)

3655.39

747.19

50982.28

1044.17

688.13

325.28

811.48

1562.47

59816.39

占土地面积(%)

6.11

1.25

85.23

1.75

1.15

0.54

1.36

2.61

100.00

二、水资源

乐山市金口河区属大渡河流域,大渡河自西向东曲折迂回穿区境而过,由于受地形、气象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大渡河左岸金口河北部为峨眉山暴雨区边缘地带,是一个降水高值区,水资源较丰富,大渡河右岸金口河西部与凉山州甘洛县交界,为降水低值区,故水资源量自西向东渐增。根据《乐山市金口河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1510月),区境内水资源总量4.05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0.92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155.33亿m3

三、矿产资源

金口河区境内已发现矿产有磷、硅石、铁、铜、铅锌、锰、脉石英、水晶、石灰岩、白云岩、硅化白云岩、腐殖土及伴生矿产银、碘等14种。主要矿产地24处(不含伴生矿)。按矿床规模划分,大型1处、中型1处,其余皆为小型。按矿种分,磷矿2处、硅石4处、锰矿2处、铅锌矿6处、铜矿1处、硅化白云岩2处、石灰岩及腐殖土各1处,伴生银、伴生碘各1处。

区境内矿产资源特点是磷、硅石是有时矿种,其他矿产虽矿种较多,但规模小或质量差,铅锌矿、锰矿资源成矿条件较好,有较好找矿前景。  

四、能源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水电、沼气、太阳能等辅助能源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尤其是水能。全区水能资源较丰富,根据《乐山市金口河区2005—2010年水资源规划》和国电大渡河电力公司勘测,金口河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5万千瓦。经规划可开采量为112.03万千瓦,现已开发15.30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3.65%。大渡河干流金口河段装机96万千瓦的枕头坝电站和装机72万千瓦的沙坪电站正在建设中。截止2015年,金口河区水电业发展较快,共建成大小水电站72座,总装机容量为15.32kw,年发电量8亿kw·h,相对缓解了区域内对生物能源的过分依赖和需求,有利于水土保持。

五、生物资源

金口河区生物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其资源数量和种类已急剧减少,原有很多种类已经绝迹。目前区境内动物区系复杂,种类丰富,古老、珍稀、濒危、渐危物种多。野生动物有200多种,其中兽类30余种,鸟类145种,爬行类13种,两栖类12种,昆虫类300多种,鱼类6种;珍稀特产有5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级的有20余种,有大熊猫、扭角羚、四川山鹧鸪、金雕、小熊猫、猕猴、黑熊、穿山甲、大鲵、枯叶蝶等。

六、旅游资源

金口河区境内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区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大瓦山自然风光、顺水河峡谷景区。其中,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以成昆铁路、乐西公路、彝族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地质公园集峡谷地貌、地层古生物、奇峰、急流、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于一体。2001年,金口河大峡谷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5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位于金口河区永胜乡,区域内既有高山天然湖泊(即围绕大瓦山脚的大天池、干池、小天池、高粱池和鱼池五大相连的高山天然湖泊),又有泥炭沼泽,湿地景观丰富,水生物发育良好,动植物群落多样。20097月,大瓦山湿地公园被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20114月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第三节 社会经济

一、社会结构

金口河区位于四川西南边陲,号称小凉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金口河区幅员面积598.16km2,辖4个乡2个镇,4个社区居委会,41个村委会,296个村民小组。

根据《乐山市金口河统计年鉴2014》,2014年末区境内户籍总人口53161人,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按农业非农业分:农业人口37782人,占71.07%;非农业人口15379人,占28.93%。按性别分:女性人口25807人,占48.54%,男性人口27354人,占51.46%2014年末常住人口4.93万人,城镇化率45.84%,比上年提高1.22%

二、基础设施

2014年末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323km,其中等级公路315km,境内铁路运营里程35km,火车站3个。

2014年完成邮政电信营业务收入3637万元,比上年下降4.4%。固定电话用户年末5797户,移动电话用户37821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010户。

根据《2015年乐山市水利年报》统计,区境内已建各类水利工程670处,其中水电站72座,引水工程40处,塘坝8处(总供水能力1.35m3),窖池540处(总容积21m3),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0处。截止2015年末,区境内已建堤防长度8.10km,保护人口0.66万人,保护耕地520hm2

三、经济状况

根据《乐山市金口河统计年鉴2014》,201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49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1.3%。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67.2%29.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3.41.5个百分点。

农业:根据国土二调资料成果,金口河区耕地面积3655.39hm2,其中水田71.71hm2,旱地3583.68hm2,全区人均耕地面积0.069hm2

根据统计年鉴,2014年末全区粮食总产量10666t,油料208t,蔬菜10986t,水果1208t。生猪出栏39104头,肉类总产量3088t,禽蛋产量405t

201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10%;林业产值0.42亿元,占15.18%;牧业产值1.06亿元,占38.28%;渔业产值0.043亿元,占1.5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025亿元,占0.91%

工业和建筑业:2014年区境内全部工业增加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GDP比重72.4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3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21亿元,比上年下降10.49%。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0.057亿元,比上年增长76.56%。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户。

旅游业:2014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0.97亿元,比上年下降23.99%。接待入境旅游34.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42%

人民生活: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3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10元,增长10.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2亿元,增长8.2%

第四节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类型及强度

金口河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成果,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面积297.65km2,约占幅员面积的49.76%。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41.65km2,占流失面积的47.59%;中度侵蚀面积90.23km2,占流失面积的30.31%;强烈侵蚀面积40.32km2,占流失面积的13.54%;极强烈侵蚀面积20.97km2,占流失面积的7.05%;剧烈侵蚀面积4.48km2,占流失面积的1.51%。年侵蚀总量127t,平均侵蚀模数2122t/ km2•a

金口河区各乡镇水土流失现状见附表6

二、水土流失成因

脆弱的山地自然生态环境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近期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由于构造运动和气候等的作用,土壤侵蚀不断产生和发展,属于自然侵蚀。进入人类历史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大量的坡耕地开垦、森林过伐、矿床开采、开发建设、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掠夺式资源利用,加速了水土流失。当前,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可以归纳为气象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两大类。

金口河区山高谷深,坡面陡峻,地形破碎,暴雨季节容易产生坡流。坡流是水土流失的动力,坡度愈大,动力越大;当坡度为4050°时,水土流失量达到极限。其次是坡的长度越大,洗刷力越强。同时,共安、和平乡及金河镇的东部,农耕土多属岩性土,成熟度低,结构松散,抗冲刷的性能极差,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灰岩性的黄壤,结构板滞,渗透性极差,易产生水土流失。

从气象因素分析,金口河区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78月是汛期,占年降水量的50%,平均连续降雨天数为35天,最大暴雨强度为200mm/d。其中尤以强度大的暴雨,危害甚大,可以很快形成坡流冲刷斜坡,再汇集成股流进行细沟侵蚀和母质侵蚀,故水土流失时间多分布在夏季的暴雨过程中。

2、人为因素

1)垦殖率高

金口河区境内耕地主要为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8%左右,其中大于2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约70%。而上世纪为解决粮食问题,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十分严重,对25°以上的坡耕地易造成土层流动和泥石流等灾害,这是一种带破坏性的经济活动,虽近几年该行为已得到很好控制,但过去引起的水土流失还未完全治理。

2)一些生产建设项目忽视水土保持,未严格落实水土流失防护措施,是造成近年新增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工业、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矿山开采等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没有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任意破坏地表植被,除部分开挖土石被利用回填外,还存在未利用的弃渣任意堆放情况,甚至倾倒入江河中,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其次,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利用率低,露天存放,也是产生了一定水土流失。这些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不断增加,在局部地方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而且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三、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对农林牧各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严重危害。

1、对土地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土层变薄,降低了土地生产力,甚至形成裸岩裸土,影响到农、林、牧各业生产。

2、对水利工程、江河的危害

从山地上侵蚀下来的泥沙,除堆积坡麓外,有相当数量进入沟道、江河,造成河床抬高,加剧洪灾。同时对小水电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汛期来水猛、退水快,进入取水口的泥沙增多,水机的磨损加快。

3、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水土流失使山丘土层减薄,林草退化,甚至基岩裸露,涵蓄水能力减小,抗旱能力降低,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劣,水源减少,水质污染,自然灾害增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坡地,土地沙化、砾石增多以至岩石裸露,阳光直射地面,地表吸热快,散热也快,气温、地表温、土温升降幅度增大,使当地小区域气候恶化。一旦发生暴雨,易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造成房屋、道路、工程、耕地等被毁坏,甚至人员伤亡。

水土流失在侵蚀土壤的同时,也把土壤中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有毒、有害物质,垃圾、矿山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带出,随流失的水土进入经过的耕地和水体,造成耕地污染、水体污染,进而造成农作物污染、减产,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4、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水土流失一方面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泥沙下泄,土壤养分流失,土质沙化,从而危及农田及水利设施,造成农业生产下降。另一方面,造成水资源失调,径流量增大、入渗量减少,从而恶化生态环境,加剧洪旱灾害,限制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减少了人民的收入。

同时,大雨、暴雨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特别是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常对公路、铁路交通、工厂、矿山等造成危害,毁坏房屋、耕地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侵蚀下来的泥沙淤积于沟道、河流、塘堰后,给灌溉、防洪、排涝、发电等水利水电事业造成很大危害,直接危害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第五节 水土保持

一、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提供的金口河区两次土壤侵蚀遥感数据和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数据:

1、据1995年土壤侵蚀遥感影像数据,金口河区调查结果为:轻度以上侵蚀面积305.82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遥感同步测算面积598.52km2)的51.09%

2、据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金口河区调查结果为:轻度以上侵蚀面积305.82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遥感同步测算面积598.52km2)的51.09%

3、据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成果,金口河区轻度以上侵蚀面积297.65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同步测算面积598.16km2)的49.76%

以上数据表明,乐山市金口河区从20世纪后期至今,水土流失呈减少趋势,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开展,水土流失减少比较明显。

二、水土保持机构设置  

19916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96年全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有关的职能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区编委批准设置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落实了专门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19992月成立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实施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制定《长江上游大渡河流域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3月组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中队,落实执法岗位责任制,建立《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土保持执法考核制度》等地方性规定和制度,逐项落实监督管理措施和监管管理责任。2001年,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的宣传力度。2002年成立区水务局以来,结合水务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行政综合执法机制,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升到新的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颁布执行以来,水土保持工作职责、任务更加明确化,依法成立了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委员会。2015年金口河区通过了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验收。

目前,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机构1个,即为金口河区水务局水利水保股,有3人;监督执法机构1个,即水利综合执法大队,有17人。

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截止2015年,金口河区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64km2,总投资1903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9.6万元,地方投资18417.4万元。总投工189.6万个工日,开展治理小流域3条。其中,坡耕地改造11.75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390hm2、营造经果林1175hm2,封禁治理3887hm2,其他400hm2,实施小流域治理5条。

经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治理,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水土保持监测建设

目前,金口河区境内无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水土保持监测建设还任重道远。

五、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通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水土保持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化,生产建设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正规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经常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资质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金口河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批已基本制度化。区境内生产建设项目能积极主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涉及水利、交通、矿山等各行业生产建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5年,全区有约6个区级生产建设项目依法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投入水土保持防治资金达705万元,防治责任范围36.3hm2,拦挡弃渣3.5m3

生产建设项目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同时,还积极缴纳了水土保持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5年全区共征收区级水土保持补偿费约37.30万元。

此外,在20102015年区监督执法机构检查次数共计42次,检查项目31个,其中,省级检查项目1个,有效促进金口河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六、水土保持宣传情况

金口河区历来重视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后,进一步加大了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力度。

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金口河区水务局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每年3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宣传月,采取上街设点、进村入户等方式进行宣传;每年4月,金口河区水务局结合汛前安全大检查,加强对辖区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深入乡镇基层、企业单位、开发生产建设项目工地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数年来,每年落实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活动专项资金数万元,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宣传单、宣传册等数千份,征订《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法释义》等书刊,赠送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并组织职工学习。强化执法力度对人为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严格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按照省、市、区的安排部署和要求,金口河区水务局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区实际情况,采用悬挂宣传标语的方式,进行水土保持国策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晓水土保持国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总之,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工作要深入贯彻水土保持法,始终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确保金口河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脆弱的生态状况得到切实保护,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现状评价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现状评价

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根据乐山市国土资源第二次调查资料分析,乐山市金口河区土地总面积为59816.39h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56429.0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4.34%,建设用地面积为1013.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9%,其他用地为2373.9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97%

         3-1 乐山市金口河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布表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hm2

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1、农用地

56429.03

94.34

1.1耕地

3655.39

6.11

1.1.1水田

71.71

0.12

1.1.2旱地

3583.68

5.99

1.2园地

747.19

1.25

1.3林地

50982.28

85.23

1.3.1有林地

42278.99

70.68

1.3.2灌木林地

3519.85

5.88

1.3.3其他林地

5183.44

8.67

1.4草地

1044.17

1.75

2.建设用地

1013.41

1.69

2.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688.13

1.15

2.2交通运输用地

325.28

0.54

3.其他用地

2373.95

3.97

3.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811.48

1.36

3.2其他土地

1562.47

2.61

3.2.1设施农用地

10.96

0.018

3.2.2田坎

1048.33

1.75

3.2.3裸地

503.18

0.84

金口河区土地利用特点如下:

1、农用地比重高

金口河区以农业为主,农用地面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4.34%,其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11%1.25%85.23%1.75%,以林地为主,这与金口河区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相应,森林覆盖率高。水土保持措施中应重视对林地的保护,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2. 坡耕地面积比重大,易造成水土流失

金口河区耕地中,田地比重仅0.02,其中坡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坡耕地(以上)面积3654.2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9.97%。坡耕地面积中的耕地面积为167.26hm2,占坡耕地面积的4.58%,而15º的坡耕地面积为657.94hm2,占坡耕地面积的18.00%15º25º的坡耕地为771.32hm2,占坡耕地面积的21.10%25º以上的坡耕地为2057.75hm2,占坡耕地面积的56.29%。可见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且25º以上陡坡耕地所占面积大,引起的侵蚀强烈。坡地大部分顺坡耕作,未进行坡改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3.建设用地较少,但建设项目破坏大

金口河区建设用地包括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69%,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15%、交通运输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54%。但是建设项目对原地貌和植被造成的破坏极大,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严重,尤其是金口河区属于山区,极易引起土壤流失,因此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以免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土壤适宜性评价

金口河区未对本区耕地地力作评价报告,考虑到金口河地形地貌及自然条件与相邻的峨边彝族自治县相似,故参照《峨边彝族自治县耕地地力评价》分析金口河区土地适宜性。金口河区耕地的地力等级可划分为五级。

一级地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山地缓坡、坡脚、低中山、低山河谷、山地中部等地形部位上,成土母质以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坡残积物、飞仙关组(宣威组、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坡残积物以及石灰岩(玄武岩)坡积物等为主,耕层厚度以18-20cm为主,土壤质地以轻砾轻粘质地为主。

二级地主要集中在坡脚、山地缓坡、低山河谷、中坡积裙、山地下部以及山地中部等地形部位,成土母质以三迭系飞仙关组紫色砂页岩坡积物、玄武岩风化物以及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坡残积物为主,耕层厚度主要在18-20cm之间,土壤质地主要集中在重砾重壤、轻砾轻粘、中砾重壤以及重砾中壤等几种类型上。

三级地集中分布在坡脚、高丘中下、山地中部、山地缓坡、低山河谷以及中坡积裙等地形部位上,成土母质以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坡残积物、玄武岩风化物、飞仙关组(宣威组、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坡残积物、砂岩(泥岩、砂页岩)坡残积物等为主,耕层厚度主要在18-20cm之间,土壤质地主要集中在重砾重壤、重壤、轻砾轻粘、中砾轻粘、重砾中壤以及中砾中壤等类型上。

四级地主要分布在中坡积裙、高丘中下以及山地中部等地形部位上,成土母质主要为玄武岩风化物、砂岩(泥岩、砂页岩)坡残积物、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坡残积物、峨边变质岩第三段之风化物以及飞仙关组、宣威组、沙溪庙组紫色砂页岩坡残积物等,耕层厚度以18-20cn为主,土壤质地以中砾轻粘、重砾中壤、重壤、重砾重壤、轻砾重壤、中砾中壤以及轻砾轻粘等为主。

五级地主要分布在中坡积裙、高丘中下以及低中山等地形部位上,成土母质主要为峨边变质岩第三段之风化物、砂岩(泥岩、砂页岩)坡残积物、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坡残积物以及玄武岩风化物等,耕层厚度主要在14-16cm之间,质地类型主要以重砾中壤、中砾轻粘以及轻砾轻粘等为主。

三、水土流失消涨评价

金口河区水土流失是以面蚀、沟蚀为主的水力侵蚀类型。目前收集到的水力侵蚀面积及类型见表3-2

3-2    金口河区水力侵蚀面积与比例表

时间

水土流失

类  型

轻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剧烈

合计

1995

面积

(hm2)

13719

12669

2058

0

71

28517

占侵蚀面积(%)

48.11

44.43

7.22

0.00

0.25

100.00

2000

面积

(hm2)

13720

12581

1961

0

71

28333

占侵蚀面积(%)

48.42

44.40

6.92

0.00

0.25

100.00

2011

面积

(hm2)

9147

12897

5592

1001

823

29460

占侵蚀面积(%)

31.05

43.78

18.98

3.40

2.79

100.00

1、水土流失面积呈减小趋势

从目前收集到的1995年、2000年两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以及2011年全国水土保持普查成果显示,金口河区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分别为31622hm230580hm229765hm2。可见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面积呈减少趋势,水土流失形势有所缓解。

2、水土流失类型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金口河区水力侵蚀类型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通过近年来小流域治理,中度侵蚀面积减小较多,但从2011年全国水土保持普查成果显示,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呈增大趋势,这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迅速,房地产开发及道路建设加大了对地表的扰动,而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未来应加强全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管,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速度、质量和科技水平。

四、水土保持现状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开始,金口河区就组织了农、林、水务等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试点,在全区范围内,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坡改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兴建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这些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获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得到较好的保护。

同时,为了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地完善水土保持的监测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成立了监督执法机构,充实和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员和技术力量。

当前,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水土流失面宽、量大,坡耕地多且陡,治理难度大,任务重;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等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三是治理项目资金有限,同时技术力量仍待加强。

五、水资源丰缺评价

金口河区属大渡河流域,大渡河自西向东曲折迂回穿区境而过,由于受地形、气象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大渡河左岸金口河北部为峨眉山暴雨区边缘地带,是一个降水高值区,水资源较丰富,大渡河右岸金口河西部与凉山州甘洛县交界,为降水低值区,故水资源量自西向东渐增。根据《乐山市金口河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1510月),区境内水资源总量4.05亿m3,入境水资源量达394.23亿m3但是因地处山区,受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天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少,境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微型供水工程居多,冬旱频繁,导致农业抗灾能力十分脆弱,农村缺水矛盾较突出。

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金口河区境内溪沟众多,现状开发利用量较少。据历年《乐山市水资源公报》,大渡河金口河区关坝段(入境)全年期、汛期、枯期水质类别均为,水生态环境较好。

根据《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3月),金口河区位于省级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内,该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域,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优势特色资源,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试点期(2015年~2017年)目标为: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力争提前达到70%,小流域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4% 

七、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评价

目前,金口河区城市供水主水源为大渡河,大渡河水质较好,经沉淀处理后,水质相关指标符合要求。

通过近年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进度和力度,已建农村人饮工程309处,其中20m3200m3供水工程9处,20m3以下供水工程300随着金口河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产、生活和工业污染加重,使全区普遍村民饮水质量下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区境内畜牧业发展速度很快,牲畜的活动和牧场的粪便处理不达标造成污染;二是随着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作物种植使用化肥,农药给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三是农户居住分散,农村人畜粪便随意排放造成水源污染。

因此,规划年内水务部门需配合环保部门搞好金口河区境内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迁移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户,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八、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与监测评价

2000年金口河区编委正式批复成立了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负责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工作。在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认真贯彻部、省、地方关于执法能力建设精神,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及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建立健全各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并配合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依法行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规范监督管理工作,预防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区境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工作已步入正轨。在矿山、公路、水利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常对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整改措施,使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监督管理设备不齐全,要实时监督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监测方面技术力量还较薄弱,境内无监测站点,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限制了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

二节 需求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金口河区属于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过渡地带的小凉山区,群山耸峙、层峦叠嶂,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受区域构造控制及河流切割影响,总体地势构成南西高北东低、东西高中间低,山岭河谷平行于构造线分布,呈南北向延伸的格局,山体为垣状的褶皱断块山。山上山下气候悬殊,由此导致了土地利用立体差异明显,城镇村庄和耕地园地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下的地区,2000m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的是林地和草地。而耕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6.11%田地比重仅0.02,坡耕地占耕地面积达99.97%。并且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低山河谷地区,少量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流阶地,坡度大,土层浅,生产力低,可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梯田、改造中低产田土,修建排水沟渠、堰塘、小型水利工程,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既保持了水土,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能显著提高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生态安全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金口河区位于省级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内,该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优势特色资源,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安全的主体工程和根本性措施,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任何单一的措施相比,水土保持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科学配置各项措施,确保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城镇、居民比较集中的区域,要加大对水系和生活区周边综合整治的力度,提高绿化指数和雨洪调蓄能力,恢复和提高城镇生态系统功能。在农村水土流失区,要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改善,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在高山、森林覆盖率高的区域,要采取封禁治理、严禁开发等强制性措施加以保护。

三、江河治理与防洪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道,抬高河床,减小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影响了河道的行洪安全,加大了沿河城镇的洪水威胁,也使一些沿河两岸较低农田被冲。同时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速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

金口河区属于大渡河流域,大渡河穿境而过。目前大渡河干流及支流上建有多座电站水库,必须加快推进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抓好山坪塘、沟道、中小河流域等水利设施的维修整治工作,提升其涵养水源、削减洪峰、拦蓄径流泥沙等功能,确保防洪安全。

四、水源保护与饮用水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近年来金口河区在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城市供水主水源为大渡河,水质相关指标符合要求。农村饮水水源主要是溪沟、地下水。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补给区应全面实施水源涵养工程,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通过开展封禁管护、种植水保林和经果林,整治堰塘、修建排水沟渠,涵养水源、培育地力,积极配合规划期内家用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从而确保饮用水质安全。同时应配套建设水质监测点,及时观测水质变化情况。

五、社会公众服务能力提升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在社会公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加大能力培育力度,实现能力培育、监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加大了技术培训、科研成果推广等技术服务的力度,充分调动和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的开展水土保持。 

六、基本结论

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开发建设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压力。

因此金口河区水土保持顺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势,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科学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布局,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标准和集约化程度,积极推广利用水土保持新技术,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应加强科研和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实现监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


第四章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生态立区战略,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统筹水土保持与防洪、水资源保护、山洪灾害防治等关系,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主线,以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能力等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防治,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美丽新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规划原则

1、预防为主、保护的原则

切实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把预防监督作为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坚持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两手抓。

2、生态优先的原则

治理水土流失应首先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依托天然林保护、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地区自然灾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土耕作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等综合治理,进行集中治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建设生态小流域,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自然地理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再生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

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防洪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美丽新村等要求出发,统筹相关规划,突出重点。优先安排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安全、制约经济发展的区域;具体项目区尽量集中连片,组成大的示范区,统筹治理。

6、公众参与的原则

充分调动治理区群众、企事业单位参与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土地、林业产权流转机制,治理、开发成果巩固机制等,鼓励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治理和经营,鼓励大户承包治理,发展生态产业。

第二节 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9、《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

二、相关规划及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文);

2、《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236号);

3、《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

4、《乐山市金口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 2012.06); 

5、《乐山市金口河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2013-2015年)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2013.08);

6、《乐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乐山市人民政府 2015.03

7、《金口河区统计年鉴2015》(乐山市金口河区统计局 2015.05);

8、《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乐山市金口河区水务局  215.06

9、乐山市金口河区旅游项目开发概念性规划说明书(2015-2035)(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5.11

10《乐山市金口河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四川省岷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15.12 

11、《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2015.12);

12《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印发〈乐山市金口河区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金府办发[2016]3号);

13、《乐山市金口河区城市设计》(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08

14、《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报批稿)》(四川省水利厅 2016.11);

15、《乐山市金口河区大瓦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16-2030)(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6.11

16、中共乐山市委办公室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乐委办发[2017]3号)

三、技术规范与标准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国家标准(GB/T 15772-2008GB/T 15773-2008GB/T 15774-2008GB/T 16453.116453.6-2008);

2、《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SL335-2014);

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4、《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SL717-2015);

5、《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标准》(SL718-2015);

6《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

7、《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

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15)。

四、其他资料

1、历次普查水土流失成果资料。

第三节 目标和任务

依据金口河区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水土保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制定本次规划的目标为:

1)近期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实现全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2.84%,植被覆盖率达到89.97%。形成和修订与区级水土保持规划相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体系,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稳步提升,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维护到位,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生产建设活动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2)远期目标和任务:到2030年,全面建成与金口河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区域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29.76%,植被覆盖率达到92.27%完善和修订与区级水土保持规划相配套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体系,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覆盖,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维护良好,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第四节 防治规模

根据上述规划目标,确定本次规划的全区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

近期规模:到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79km2

远期规模:到203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8km2


第五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国家级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区划分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全国共划分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其中:四川省涉及3个一级区,6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在国家级水土保持分区中,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分属于11个三级区中,具体各区域范围见表5-1

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区划中,金口河区属于西南紫色土区(川渝山地丘陵区(-3龙门山峨眉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3-3zw峨眉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省级区)。

 

 

 

 

 

 

 

 

 

 

5-1四川省国家级水土保持三级分区

一级区

二级区

三级区

省级区

涉及范围

(西南

紫色土区)

-1

(秦巴山山地区)

-1-3tz

(陇南山地保土减灾区)

九寨沟山地保水保土减灾区

阿坝州九寨沟县(1

-1-4tw

(大巴山山地保土生态维护 区)

米仓山、大巴山山地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广元市的利州区、朝天区、青川县、旺苍县 

巴中市的南江县、通江县,达州市的万源市(7

-3

(川渝山地丘陵区)

-3-1tr(川渝平行岭谷山地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川渝平行岭谷山地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达州市的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渠县、通川区

宣汉县,广安市的华蓥市、邻水县(8

-3-2tr

(四川盆地北中部山地丘陵 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盆北高丘、 中丘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巴中市的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

成都市的成华区、金牛区、金堂县、锦江区、郫县 青白江区、青羊区、温江区、武侯区、新都区 德阳市的广汉市、旌阳区、罗江县、中江县 广安市的广安区、前锋区、武胜县、岳池县 广元市的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绵阳市的涪城区 三台县、盐亭县、游仙区、梓潼县、南充市的高坪区 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蓬安县、顺庆区、西充县 仪陇县、营山县,遂宁市的安居区、船山区、大英县、蓬溪县、射洪县(43

-3-3zw

(龙门山峨眉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

龙门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

阿坝州的茂县、汶川县,成都市的崇州市、大邑县

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德阳市的绵竹市 什邡市、

绵阳市的安县,北川县、江油市、平武县 雅安市的宝兴县、芦山县、名山区、天全县、荥经县18

峨眉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

乐山市的峨边县、峨眉山市、金口河区、马边县、沐川县,眉山市的洪雅县,雅安市的汉源县、石棉县、雨城区,宜宾市的屏山县(10

-3-4t

(四川盆地南部中低丘土壤保持区)

盆南中丘、低丘土壤保持区

成都市的蒲江县、双流县、新津县、龙泉驿区

乐山市的夹江县、犍为县、井研县、沙湾区、市中区、五通桥区泸州市的合江县、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纳溪区、眉山市的丹棱县、东坡区、彭山区、青神县、仁寿县,内江市的东兴区、隆昌县、市中区、威远县、资中县、宜宾市的长宁县、翠屏区、高县、江安县南溪区、宜宾县,资阳市的安岳县、简阳市、乐至县雁江区、自贡市的大安区、富顺县、贡井区、荣县 沿滩区、自流井区(41

 

 

 

一级区

二级区

三级区

省级区

涉及范围

(西南岩溶区)

-1

(滇黔桂山地区)

-1-2tx

(滇黔川 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

大娄山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

泸州市的古蔺县、叙永县,宜宾市的珙县、筠连县 兴文县(5

-2

(滇北及川西南高山峡谷区)

-2-1tz

(川西南高山峡谷保土减灾 区)

金沙江下游高山峡谷保土减灾区

凉山州的德昌县、会东县、会理县、宁南县、西昌市 攀枝花市的米易县、攀枝花市区(东区、西区) 仁和区、盐边县(10

大凉山高峡谷保土减灾区山

凉山州的布拖县、甘洛县、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宁县、普格县、喜德县、盐源县、越西县、昭觉县11

(青藏高原区)

-2

(若尔盖江河源高原山地区)

-2-1wh

(若尔盖高原生态维护水源 涵养区)

若尔盖丘状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阿坝州的阿坝县、红原县、若尔盖县(3

-2-2wh

(三江黄

河源山地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石渠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甘孜州的石渠县(1

-4

(藏东

-川西高山峡谷区

-4-1wh

(川西高 原高山峡 谷生态维 护水源涵养区)

岷山、邛崃山高山峡谷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阿坝州的黑水县、金川县、理县、马尔康市、松潘县

小金县,甘孜州的丹巴县(7

 

西北丘状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阿坝州的壤塘县,甘孜州的德格县、甘孜县、色达县

4

甘孜、理塘山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甘孜州的白玉县、道孚县、理塘县、炉霍县、新龙县(5

南部高山深谷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甘孜州的巴塘县、稻城县、得荣县、九龙县、康定市 泸定县、乡城县、雅江县,凉山州的木里县(9

 

 

 

 

 

 

 

 

第二节 金口河区生态区划分原则

一、划分原则

在综合分析金口河区的区域功能定位、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建设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水土保持分区,并优先考虑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在同一类型区内自然条件、存在的问题、生产发展方向、水土流失特点、分布、强度、防治措施布局应有明显的相似性;依据区域土壤区划和气候区划,保持区域土壤类型和水热条件的一致性;同一类型区必须集中连片,保持乡镇界限的完整性。

二、分区的命名方法

分区的命名采取三段式命名法,即所处位置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功能。

第三节 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在四川省水土保持省级区防治模式中,金口河区属于峨眉山山地自然修复区(-3-3zw-2)。

5-2  四川省水土保持省级区防治模式

省级区

治理面

积比例

防治模式

-1-3tz(九寨沟水蚀、冻蚀自然修复综合治理区)

18.8 %

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依法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地,加强自然遗产的保护,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大自然遗产保护区的范围。工程措施与封禁结合,治坡兼治沟,改造坡耕地和沟道治理同步。

-1-4tw(米仓山、大巴山水蚀综合治理自然修复区)

16.5 %

以自然修复为主,同时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着重发展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实行以电代柴,保护林草植被。控制人工采石、采沙、开垦造地、水利工程、新村开发等对植被的破坏,防止其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等,治理石漠化土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3-1tz(川渝平行岭谷水蚀综合治理区)

16.7 %

着力搞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突出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低山和深丘应该增加沟道治理工程。

-3-2tr(盆北高丘、中丘水蚀综合治理区)

28.8 %

加强预防保护、管护,对轻度、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尽量依靠自然修复能力达到减轻土壤侵蚀的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突出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配套建设沿山沟、边沟、背沟、蓄水池、沉沙凼等,完善田间灌排设施,积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大水利水保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旱涝保收面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3-3zw-1(龙门山山地自然修复区)

18.1 %

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加快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和治理,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震损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敏感和脆弱区生态修复。延长植被恢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的期限,恢复受损植被,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按流域进行泥石流沟的治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和泥沙入河入库。

-3-3zw-2(峨眉山山地自然修复区)

28.1 %

以山地生态环境自然修复为主,同时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搞好封山育林、育草,并在荒山、荒坡植树种草,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并有计划的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力度,防止因水土流失加巨山地灾害和对下游的危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修梯地,改缓坡耕地,健全坡面灌溉和排水系统,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

-3-4t(盆南中丘、低丘水蚀综合治理区)

20.3 %

加大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力度,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各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大陡坡耕地治理,加快江河两岸植被恢复。加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并逐步将25°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1-2tx(大娄山水蚀综合治理自然修复区)

10.3 %

合理调整农、林、牧结构,加速山地绿化,加大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力度,滑坡、泥石流发育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沟谷,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小型水利水保、积极发展经济林、中药材等生态经济型特色产业。

-2-1tz-1(金沙江下游强度水蚀综合治理区)

23.2 %

河谷地区种植水土保持林、护岸护路林;天然林、天然草地加强保护,防止乱砍滥伐和开荒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对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牧,加大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种植,增加群众收益,发展区域经济。

-2-1tz-2(大凉山中度水蚀综合治理自然修复区)

12.3 %

加强坡耕地改造,推广横坡开行、等高带状耕作,改变顺坡耕作、广种薄收、轮歇耕种等不利于水土保持的耕作方式。结合流域治理进行山区小型水利建设,发展水利电力。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调整农、林、牧结构,扩大林草植被。

-2-1wh(若尔盖丘状高原中度风蚀、水蚀自然修复综合治理区)

15.3 %

加大天然草原保护与治理力度,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采取退牧还湿、填沟保湿、增加植被等措施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继续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开展畜草平衡建设,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

-2-2wh(石渠高原冻蚀、水蚀自然复区)

9.0 %

在宜农区结合拦沙、蓄水、滞洪、防冲等,修建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减少水土流失。采取围栏封育、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对沙化草地进行有效治理。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4-1wh-1(岷山、邛崃山水蚀、冻蚀自然修复综合治理区)

14.3 %

搞好草场基本建设,种植优良牧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防治鼠、虫害对草地的破坏。25°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预防监督力度,防止工矿、交通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4-1wh-2(西北丘状高原冻蚀、水蚀自然修复区)

88.9 %

加强草场基本建设,兴修水利,灌溉干旱缺水草场,改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和产量,增加草场载畜能力,实行分区放牧,对严重退化草原实行围栏禁牧,对中度退化草原实行围栏休牧。推进湿地恢复和保护,实施必要的流沙固定、人工巡护,控制沙化土地扩展。

-4-1wh-3(甘孜、理塘山原冻蚀、水蚀修复区)

9.2 %

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增加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人工草场,同时采取轮封措施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采取封沙育林(草)、营林造林植灌、人工种草、小流域治理和设置沙障等方式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区草地。

-4-1wh-4(南部高山深谷水蚀、冻蚀自然修复综合治理区)

39.8 %

重点是治理水系、改造坡耕地、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有效减缓土地沙化、石漠化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固定农耕地,对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大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种植,增加群众收益,发展区域经济。

5-3 四川省省级水土保持分区

区(县)

一级区

二级区

三级区

省级区

金口河区

VI(西南紫色土区)

VI-3(川渝山地丘陵区)

-3-4t(龙门山峨眉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

峨眉山山地减灾)

该区水土保持功能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减灾防灾。根据该区的问题及水土保持功能其防治模式为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加快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和治理,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震损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敏感和脆弱区生态修复。延长植被恢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的期限,恢复受损植被,加大中小河流治理,按流域进行泥石流沟的治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通过坡改梯工程,健全坡面灌溉和排水系统,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实行精耕细作,间种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第四节 区域布局

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区划中,金口河区属于峨眉山山地减灾生态维护区。在四川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口河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水文气象、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布局等因素,结合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需求分析和水土保持功能,划分金口河区生态建设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区)、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区)、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区)共三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各区涉及的乡镇见表5-4

5-4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划

区(县)

生态分区名称

编号

乡镇

国土面积(km2

人口

25°以上坡耕地(hm2

乡镇

面积

分区面积

占全区比例(%)

分区人口(万人)

占全区比例(%)

金口河区

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

永和镇

77.16

119.37

20

2.80

52.61

261.06

和平彝族乡

42.21

663.91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吉星乡

44.94

213.17

36

1.15

21.70

582.64

共安彝族乡

168.23

447.54

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永胜乡

122.52

265.63

44

1.37

25.69

859.75

金河镇

143.11

590.30

一、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区)

区位于金口河区中心城区和北部,包括和平彝族乡、永和镇2个乡镇,面积119.3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0%

区总人口2.8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2.61%。侵蚀总面积6753.06hm2,占本区总面积的56.57%。占金口河区水蚀总面积的22.69%。水力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5-5     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生态维护区侵蚀面积与比例   单位:hm2

乡镇

名称

水土流失面  积

轻度

轻度比例(%

中度

中度比例(%

强烈

强烈比例(%

极强烈

极强烈比例(%

剧烈

剧烈比例(%

和平

彝族乡

2850.01

827.14

29.02

964.31

33.84

660.32

23.17

312.96

10.98

85.28

2.99

永和镇

3903.05

1140.89

29.23

1433.68

36.73

681.07

17.45

583.46

14.95

63.95

1.64

合计

6753.06

1968.03

29.14

2397.99

35.51

1341.39

19.86

896.42

13.27

149.23

2.22

以低山、河谷地貌为主,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较好,本区土地利用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人口密集,水土保持功能为人居环境改善。针对该区的问题,其防治模式应以自然修复为主,改善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维护人居环境。

二、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区)

区位于区境东部和西南部,包括吉星乡和共安彝族乡,共2个乡镇,面积213.1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6%;本区总人口1.1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70%。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生产小春、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较大,主要有茶园等。

本区侵蚀总面积10678.27hm2,占本区总面积的50.10%,占全区水蚀总面积的35.87%。水力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5-6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侵蚀面积与比例   单位:hm2

乡镇

名称

水土流失面  积

轻度

轻度比例(%

中度

中度比例(%

强烈

强烈比例(%

极强烈

极强烈比例(%

剧烈

剧烈比例(%

吉星乡

2743.54

1183.20

43.13

801.31

29.21

436.78

15.92

221.35

8.07

100.90

3.68

共安彝族乡

7934.73

3875.83

48.85

2694.40

33.96

948.29

11.95

362.94

4.57

53.27

0.67

合计

10678.27

5059.03

47.38

3495.71

32.74

1385.07

12.97

584.29

5.47

154.17

1.44

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农耕地为主,水土流失的形成主要以农林生产活动为主,因此本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应以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力度为主,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各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大陡坡耕地治理,加快植被恢复。在农耕措施方面积极推广水土保持耕作法,实现等高耕作、垄沟种植和间种套种,适当扩大绿肥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作物植被覆盖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实行用地与养地结合,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三、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区)

区位于区境东北部和西北边缘,包括永胜乡和金河镇,共2个乡镇,面积265.63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4%;本区总人口1.3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5.69%。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较大。

区内水资源较丰富、排灌便利,是全区水稻、玉米、蔬菜等粮食的主产区。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茶叶等。

区侵蚀总面积12334.11hm2,占本区总面积的46.43%。占全区水蚀总面积的41.44%。水力侵蚀以轻度为主。

5-7        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侵蚀面积与比例     单位:hm2

乡镇

名称

水土流失面积

轻度

轻度比例(%

中度

中度比例(%

强烈

强烈比例(%

极强烈

极强烈比例(%

剧烈

剧烈比例(%

永胜乡

6151.93

4141.35

67.32

1324.77

21.53

435.87

7.09

190.84

3.10

59.10

0.96

金河镇

6182.18

2996.76

48.47

1804.72

29.19

869.20

14.06

425.52

6.88

85.98

1.39

合计

12334.11

7138.11

57.87

3129.49

25.37

1305.07

10.58

616.36

5.00

145.08

1.18

区主要地貌为中高山地貌。本区山高坡陡,林地分布广泛,植被较好,水土保持应以预防保护为主,加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第五节 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

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报批稿)》(四川省水利厅 2016.1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SL717-2015)及全区各乡镇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现状等情况,进行水土流失趋势分析,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一、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根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SL717-2015)(以下简称:《导则》),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指标应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定量指标:

①林草覆盖率

金口河区属西南紫色土区,林草覆盖率≥45%

轻度以下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

轻度以下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65%

2.定性因素:

①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

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特征判定为重要

③水土流失危险程度

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判定标准按SL718-2015《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标准》执行)为重度以上面积占划分单元总土地面积30%以上

④与国家主体功能区、饮用水源区、重要江河源头或湖库周边区区位关系

所处区位应属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饮用水水源区、重要江河源头或湖库周边区。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达到规模要求的,应划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①定量指标全部符合;

定量指标基本符合,定性因素符合其中之一。

4.重点预防区划分分析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分,根据2个定量指标和3个定性因素来确定,具体分析详见下表5-8

5-8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分分析表

   指标

   (因素)

 

 

 

 

乡镇

重点预防区划分

定量指标

定性因素

林草覆盖率(≥45%

轻度以下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

≥65%

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重要)

水土流失危险程度

(重度以上面积占划分单元总土地面积的30%以上)

所处区位

(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饮用水水源区、重要江河源头区或湖库周边区)

永胜乡

-

金河镇

-

-

-

永和镇

-

-

-

-

和平彝族乡

-

-

吉星乡

-

-

-

共安彝族乡

-

-

-

备注:满足条件“√”,不满足条件“-”

根据《导则》规定:定量指标全部符合条件或者定量指标基本符合,定性因素符合其中之一且达到规模要求的,应划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二条规定对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综合其定量指标与定性因素,因此确定金口河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为永胜乡。

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主要集中在西北边缘地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主要为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因此水土流失防治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重视封禁保护和水源涵养植被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力度,同时在局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实施工程治理。金口河区重点预防区分布详见表5-9

5-9           金口河区重点预防区分布

乡镇名称

重点预防/治理区

所属生态分区

生态分区

永胜乡

重点预防区

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二、重点治理区

根据《导则》,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指标应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因素。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定量指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

《导则》规定,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35%;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比例≥40%;坡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60%

2.定性因素: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治理迫切程度、与老少边贫地区区位关系。

《导则》规定,定性因素要求:水土流失危害程度严重区域;治理迫切程度高的乡镇;所处区位为老少边贫地区。

3.定量指标全部符合、定性因素符合其中之一且达到规模要求的,应划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4.重点治理区划分分析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根据3个定量指标和3个定性因素来确定,具体分析详见下表5-10

5-10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分析表

乡镇

重点治理区划分

定量指标

定性因素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35%

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40%

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60%

水土流失危害程度

(严重)

治理迫切程度

(高)

所处区位

(老少边贫地区)

永胜乡

-

金河镇

-

永和镇

和平彝族乡

-

吉星乡

-

-

共安彝族乡

-

注:1.满足条件“√”,不满足条件“-”

根据规范,定量指标全部符合条件、定性因素符合其中之一且达到规模要求的,应划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二条规定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除去已划分为重点预防区的永胜乡,满足重点治理区要求的乡镇为:和平彝族乡、吉星乡。

重点治理主要位于区境中部及东部。该区域内人口较多,耕地分布面积广,农业活动强烈,主导基础功能主要为土壤保持。因此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治理措施体系以坡耕地综合治理为重点,主要措施包括坡改梯及坡面水系等工程措施、水保林和经果林等林草措施以及保土耕作措施。

金口河区重点治理区分布详见表5-11

5-11           金口河区重点治理区分布

乡镇名称

重点预防/治理区

所属生态分区

生态分区

和平彝族乡

重点治理区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吉星乡

重点治理区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第六章 预防规划

第一节 预防范围与对象

一、预防范围

金口河区管辖区域内均为水土流失预防范围,其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为永胜乡,位于区境内西北边缘地区。

二、预防对象

在预防范围内,根据水土流失发展趋势和流失程度,确定以下保护对象:

1、天然林、郁闭度在0.7以上的人工林;

2、植被或地貌人为破坏后,难以恢复和治理的地区;

3、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沿岸及湖泊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5、已建成并发挥效益的水土保持项目区和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区

三、项目布局

1、金口河区境内旅游景点:金口河区境内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区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大瓦山自然风光、顺水河峡谷景区。其中,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以成昆铁路、乐西公路、彝族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地质公园集峡谷地貌、地层古生物、奇峰、急流、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于一体。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位于金口河区永胜乡,区域内既有高山天然湖泊(即围绕大瓦山脚的大天池、干池、小天池、高粱池和鱼池五大相连的高山天然湖泊),又有泥炭沼泽,湿地景观丰富,水生物发育良好,动植物群落多样。

2、重点预防区内众多的中小型河流是区域重要的饮用水取水水源,在这些水源保护区和水源补给区应进行全面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程,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各类污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通过开展封禁管护、种植水保林,涵养水源、培育地力,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3、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主要河流的两岸及小型湖泊和水库周边

4、金口河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

第二节 预防技术措施体系

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封禁治理和人工生态修复为主,辅以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植被建设要遵循林草的地带性规律、植被演替规律。工程建设要遵循江河流域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目标要与现实的自然特点、状况相适应。

全区的预防保护工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改变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禁止乱采滥挖、过渡垦殖、过渡放牧。科学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恢复植被,保护水源。实行封禁育林,通过生态自我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依照各乡镇的自然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特点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各区水土保持预防重点。

一、封禁治理

封禁治理是在生态环境脆弱区采用的措施,在金口河区主要指自然风景区、有林区等,限制人畜进入,禁止开垦、砍伐、割草,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在封禁治理区域的明显地段设立封禁标志碑、标志牌。建立封禁制度,制定封禁办法,由区级政府颁布公告,禁止任何人擅自进入封禁区。建立专职管护队伍,保护和巩固封禁治理成果。 

二、人工生态修复

人工生态修复是指在水土流失区,通过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使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再生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植被的持续生长发育和演替,保护并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自然修复过程是植被群落的进化和重建过程,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某一阶段转变到正向演替的某一阶段。演替的初始条件如实现很好的人为干预,会显著促进自然修复过程。

人工生态修复的主要对象是有土壤侵蚀潜在危害大的林地、草地和已经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区域。具体条件是:

1)林地郁闭度在0.30.7的残林、次生林地,人口密度在200400/km2的中轻度水土流失区;

2)治理程度达70%的已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区域;

3)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大、林地郁闭度在0.10.6的荒山荒地、疏林地,人口密度在200/km2以下,水土流失在强度以上的区域;

4)对于密度较大的林地,采用间伐的方式,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施人工生态修复的地区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禁止乱采滥挖、过渡垦殖和放牧,改变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科学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恢复植被,保护水源和湿地。推进封山育林、封沙绿化,退耕还林。开展牧区水利建设,发展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

由于汶川大地震后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破坏了金口河区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景观,以及坡度在25°以下受损的生态系统地段,主要采用人工措施恢复植被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治理方法。25°以上的大滑坡面,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极其困难,适宜进行封山育林和人工植被恢复,同时借助自然恢复力,完成顺向演替,恢复群落的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

三、农村能源替代

旨在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积极推广农村住宅节能和沼气等新型能源在农村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展秸秆还田、作物基料、生物有机肥等循环利用,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农村能源替代工程减少了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源对植被的破坏,促进林草植被自然恢复,又妥善处理了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矛盾,对创造农村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

加强控制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保护水源、确保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物控制,开展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对农村集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禽畜污染排放物进行无害化初步处理,沼渣堆肥。

五、局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对预防区内重度以上的侵蚀地区,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建立起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治体系。

六、城市水土保持预防措施

在城市建成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应尽可能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防止砂土撒落。在开发区,生产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根据金口河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区域水土保持工作需求,水土流失区的预防技术措施主要有封禁治理和人工生态修复两种主要形式。配合实施农村能源替代、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局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城市水土保持预防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促进金口河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矿山产业监督预防措施

金口河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的开采,特别是露天矿山的开采,极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以,对这类生产建设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积极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建设水土保持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三节 预防项目措施配置

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土壤侵蚀情况、水土保持功能定位,确定金口河区预防规划中措施配置。根据水土保持区划,按不同类别的预防范围,以乡(镇)为单元,选择3个典型小流域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典型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措施匹配,推算措施数量(表6-1)。经推算,到2030年,金口河区水土保持预防面积达到164.47km2,其中实施人工生态修复24.21km2,水土保持封禁治理140.26km2 

6-1   预防措施配置

类型区

措施数量(km2)

2015-2030

(km2)

其中近期

(km2)

封禁治理

生态修复

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

31.93

5.51

37.44

21.64

中低山河谷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50.49

8.71

59.20

15.21

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57.85

9.98

67.83

34.10

合计

140.26

24.21

164.47

70.95

 


第七章 治理规划

根据金口河区不同生态功能分区特征、不同乡镇水土流失特点及其规律,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制定全区完整的水土流失治理体系规划,指导重要区域和产业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和治理项目实施。

第一节 治理范围与对象

一、治理范围

重点治理区主要位于区境中部及东部。主要位于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的部分区域。

本区治理范围涉及乡镇主要包括和平彝族乡和吉星乡等水土流失严重且集中连片的地区。

二、治理对象

根据水土流失治理要求,确定以下治理对象:

1、坡耕地;

2、坡林(园)地;

3、侵蚀沟;

4、其它侵蚀坡面。

三、治理目标

根据四川省2015-2030年水土流失分区治理目标明细表,金口河区从2015年至2030年,全区累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178km2

第二节 治理措施体系及配置

一、措施体系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多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的综合防治体系。主要的措施包括:

(一)坡耕地治理措施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养分降低,最终使土壤退化,影响耕地的持续利用和土地生产力。

金口河区耕地中,田地比重仅0.02,其中坡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坡耕地(以上)面积3654.2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9.97%。坡耕地面积中的耕地面积为167.26hm2,占坡耕地面积的4.58%,而15º的坡耕地面积为657.94hm2,占坡耕地面积的18.00%15º25º的坡耕地为771.32hm2,占坡耕地面积的21.10%25º以上的坡耕地为2057.75hm2,占坡耕地面积的56.29%。可见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且25º以上陡坡耕地所占面积大,引起的侵蚀强烈。坡地大部分顺坡耕作,未进行坡改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从金口河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看,坡耕地较多的山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因此主要对25°坡耕地进行坡耕地整治,其中坡耕地()以保水保土耕作为主。25°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

1)保水保土耕作措施

在坡度之间的坡耕地上,结合农事活动,采取各类保土耕作措施,或改变微地形,或增加地面植物被覆,或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以保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保水保土耕作措施主要有三类,一是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等高耕作,沟拢种植,大力推广三改种植技术,改顺坡开行种植为横坡开行种植、改满坡耕种为分带轮作、改顺挖土为挖倒土;二是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推行间作、轮作、套种等种植制度,合理密植、休闲地上种植绿肥等。间作、轮作种植制度,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暴雨期土地的覆盖度,如金口河区旱地多以土豆、玉米为主,该种植方式预留行利用程度较差,改为三粮两菜,则可提高预留行土地利用程度,达到增加地面覆盖,更好地发挥保水保土作用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三是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法,主要有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留茬播种等。

2)坡改梯工程措施

在集中连片的25°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本地区坡改梯工程应根据地形高差及地块宽度,结合材料来源,本着因地制宜、安全省工、讲求实效的原则,可采用石坎或土坎梯地。坎埂放线力求水平等高,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高切低垫,分段求平。梯地建设要求台面平整,地边干净,地坎稳定。梯地宽一般以830m为宜,最窄不要小于5m。梯地的长度,根据地形条件尽可能长些,以利耕作。梯地田坎的高度一般为12.5m,以不超过3m为宜。田坎的侧坡坡度大小与田坎高度和修筑材料有关,一般田坎侧坡以70°75°为宜,石坎梯地田坎侧坡坡度可大些。

梯地建成后,结合种植豆类、绿肥等作物快速培肥土壤,改造后的梯地(田)标准高,质量好,稳定性强,使用年限长,水土保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林草措施

开展人工林草种植,增加林草覆盖率,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人工林草措施主要利用≥25°坡耕地、1525°不宜耕作的坡耕地,以及荒山、荒坡、荒沟和可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开展人工造林。25°以上的坡耕地应严格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严重干旱、灌溉条件差的不适宜耕作的15°25°的坡耕地也应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山腰处多发展水保型经果林,结合金口河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核桃、柑橘、桃子、李子、樱桃、茶等高附加值经济果园。人工林草措施应做到乔、灌、草相结合,人工营造与原有疏幼林补植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

1)水保林措施

水保林布设在土质薄瘦、水土流失较强的荒山荒坡上及离居民点、水源、道路较远的坡地上。树种选择应根据适地适树,乔灌结合的原则,选择根叶萌发力强,固土能力强,同时树冠浓密,落叶丰富的品种,尽快形成枯枝落叶层,改良土壤性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根据金口河区自然条件和造林经验,结合金口河区海拔高度,选取具有水土涵养的优势树种,如桢楠、香樟、川桂、木姜子、栲木、柳杉、杉木、油桐。

2)经果林措施

经济果木林布设在交通便利、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且立地条件和生长条件较好的35°以下的坡地上。树种选择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挑选适销对路、市场畅销的品种,同时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治理水土流失的需要,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金口河区自然条件和市场情况,建议选择核桃、柑橘、桃子、李子、樱桃、茶等高附加值果木品种。

3)人工植草措施

选择水土保持种草的基本条件是草种抗逆性强,保土性好,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根据金口河区牧业发展的特点及草种分析,建议采取多年生黑麦草播种。黑麦草是重要的栽培牧草绿肥作物,黑麦草喜温暖湿润土壤,耐湿,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多青饲料,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资源。

(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

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修建蓄水池、沉沙凼、截(排、灌)沟渠及田间道路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整理坡面水系,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同时拦沙、保土、蓄水、灌溉,减轻水土流失。

1)蓄水池:

蓄水池是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配合坡改梯工程和经果林措施,提高农田、果园灌溉率,解决人畜饮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拦蓄坡面降雨径流,减轻地表径流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也可布设在排灌渠旁边,并与引水沟、排水沟和沉砂池形成水系网络。规划布设中尽量考虑少占耕地,来水充足,蓄引方便,工程造价低,基础稳固等因素,同时蓄水池的布设应方便农田、林地浇灌。房屋前后和道路旁的蓄水池应修建栏杆,并设立警示牌。根据金口河区农田水利工程经验,蓄水池结构形式主要采用混凝土现浇底板和砂浆抹面砖砌池身。根据金口河区生产实际和投资水平,在充分考虑拦蓄、减沙、灌溉、防洪、投资等因素,建议梯田可按20m3/hm2配置蓄水池;人工林草措施可按10m3/hm2配置蓄水池。

2)沉沙凼:

沉沙池(凼)作为沟渠系统和蓄水池的配套设施,主要沿沟渠拦截泥沙,减少蓄水池和沟渠泥沙淤积,沉沙凼的设置应选择在地头、地边、地块连接处和排水沟渠的内部,以及进入蓄水工程前或陡槽末端、跌水下方、沟渠转弯处修建。在地头的沉沙凼以尽量少占耕地为原则,与背沟、边沟结合规划。在沟渠内部的可选择低洼地做天然沉沙凼,结构形式可根据材料来源采用砂浆抹面砖砌或浆砌块石修筑,容积以1~2 m3为宜。

3)坡面沟渠:

截(排、灌)沟渠工程应与梯田、耕作道路、蓄水池、沉沙凼等工程同时规划,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引水渠、灌溉渠等工程,形成完整的防御、利用体系。渠系布设按高水高排或高用、中水中排或中用、低水低排或低用的原则设计,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坡面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综合考虑布设截、排、引、灌沟渠工程。渠道断面设计应满足不冲不淤要求,沟底比降过大或与等高线垂直布设时,必须做好消力和防冲措施。沟渠结构可根据项目区实际采用土质或砖砌、块石结构。

4)田间道路:

田间作业道主要布设在坡改梯和经果林地块中,必须与坡面水系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防止冲刷,保证道路完整、通畅。布局合理,有利生产,宽度以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一般0.6~1.0m左右,避免大挖大填。路面修筑可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或预制板铺设,必须做到基础夯实,路面砼浇筑振捣充分,无空鼓。坡度较陡和弯度较大路段应设置梯步和平台转接过渡。

二、措施配置

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治理规模,需明确全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总量,首先应选择典型治理小流域,确定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比例,以此推算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总量。

针对金口河区三个水土保持生态分区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差异和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措施布置,在实地踏勘和收集各分区的已完成治理工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金口河区规划流域治理的重点,计划在金河镇,永和镇、共安彝族乡,各布置1个典型小流域进行治理措施配置设计。并结合各乡镇已有的治理项目计划,依据布置的三个典型小流域治理措施配置情况,推算全区各乡镇治理措施配置(详见表7-1和表7-2)。

1、典型小流域措施量

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工程量,同时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确定治理措施。以选择的金河镇野牛河小流域、永和镇白熊沟小流域,共安彝族乡小河小流域三个重点治理小流域为例,进行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详细配置如下(表7-1):

(1)金河镇野牛河小流域:幅员面积16.83km2,水土流失面积10.75km2,综合治理小流域面积9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面积85.9hm2,其中石坎坡改梯工程5.89hm2,保土耕作面积80.01hm2,人工林草措施面积134.37hm2,其中经果林108.3hm2,水保林16.56hm2,人工植草9.51hm2,封禁治理679.73hm2,修建蓄水池8口,沉沙池12个,排灌渠3.8km,田间道路2.5km

(2)永和镇白熊沟小流域:幅员面积16.04km2,水土流失面积10.54km2,综合治理小流域面积9.00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面积79.14hm2,其中石坎坡改梯工程7.87hm2,保土耕作面积71.27hm2,人工林草措施面积86.16hm2,其中经果林58.22hm2,水保林16.41hm2,人工植草11.53hm2,封禁治理734.7hm2,修建蓄水池8口,沉沙池12个,排灌渠3.7km,田间道路2.4km

(3)共安彝族乡小河小流域:幅员面积14.67km2,水土流失面积8.90km2,综合治理小流域面积6.66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面积29.65hm2,其中石坎坡改梯工程4.26hm2,保土耕作面积25.39hm2,人工林草措施面积108.44hm2,其中经果林83.44hm2,水保林25hm2,封禁治理527.9hm2,修建蓄水池5口,沉沙池9个,排灌渠2.9km,田间道路1.9km

蓄水池容积80m3,由池体、梯步、护栏等部分组成,沉砂池墙壁宜采取采用浆砌砖砌筑,厚度为24cm,池底用15cmC15砼现浇作防渗处理,并设计进池梯步:用砖砌筑,踏步高15cm,踏步宽30cm,梯步表面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栏杆采用浆砌砖砌筑,高度80cm,防止行人与牲畜不慎掉落进蓄水池。

沉沙凼采用砖砌矩形,长度为1.5m,宽度为1m,深度为1m。沉沙凼墙体采用M7.5浆砌砖,厚12cmM10水泥砂浆抹面。底部基础进行夯实,凼底用C15现浇砼防渗处理,厚度为10cm

排灌沟渠断面为60×60cm,与坡改梯田形成灌溉配套。排灌沟渠采用M7.5水泥砂浆砖砌侧墙为12墙,渠底采用C15砼现浇,厚10cm,渠道内壁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

田间道路宽设计100cm,路面为C15砼,路面高出田面10cm,路两边设15×15cm浆砌块石路沿石,两侧回填压实,压实边坡1:2。路线布置结合排灌沟渠布置。


7-1    金口河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配置量

项目区

坡耕地整治措施

人工林草措施

封禁

治理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金口河区

典型小

流 域

涉及村

治理面积

小计

石坎坡改梯

保土

耕作

小计

经果林

水保林

人工

植草

蓄水池

沉沙池

排灌渠

田间

道路

k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km

km

金河镇

野牛河小流域

五一村、灯塔村

9

85.9

5.89

80.01

134.37

108.3

16.56

9.51

679.73

8

12

3.8

2.5

永和镇

白熊沟小流域

新华村,新光村

9

79.14

7.87

71.27

86.16

58.22

16.41

11.53

734.7

8

12

3.7

2.4

共安乡

小河小流域

小河村、新村、

新津村

6.66

29.65

4.26

25.39

108.44

83.44

25

0

527.9

5

9

2.9

1.9

   

24.66

194.69

12.13

176.67

328.97

249.96

57.97

21.04

1942.33

21

33

10.4

6.8

 


2、金口河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配置

根据四川省2015-2030年水土流失分区治理目标明细表,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98km2,总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规模需达到178km2,根据治理目标明细表,确定全区各乡镇水土流失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见表7-2。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确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规模为178km22015-2030年全区三个生态分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如下:

1)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52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工程307.95hm2,其中石坎坡改梯30.80hm2,保土耕作277.16hm2,人工林草措施为551.07hm2,其中经果林440.86hm2,水保林82.66hm2,人工种草27.55hm2,封禁治理面积为3192.98hm2,修建蓄水池34口,沉沙池54个,排灌渠17.02km,田间道路11.35km

2)中低山河谷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07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工程486.93hm2,其中石坎坡改梯48.69hm2,保土耕作438.24hm2,人工林草措施为871.35hm2,其中经果林697.08hm2,水保林130.70hm2,人工种草43.57hm2,封禁治理面积为5048.72hm2,修建蓄水池54口,沉沙池86个,排灌渠26.91km,田间道路17.94km

3)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41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工程557.92hm2,其中石坎坡改梯55.79hm2,保土耕作502.12hm2,人工林草措施为998.38hm2,其中经果林798.70hm2,水保林14976hm2,人工种草49.92hm2,封禁治理面积为5784.71hm2,修建蓄水池62口,沉沙池98个,排灌渠30.83km,田间道路20.55km

 

 


7-2    金口河区各乡镇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配置量

项目区

 

治理

面积

坡耕地整治工程

人工林草措施

封禁

治理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生态

分区

乡镇

名称

重点防

治分区

小计

石坎坡改梯

保土耕作

小计

经果林

水保林

人工

种草

蓄水池

沉沙池

排灌渠

田间

道路

单位

k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km

km

永和镇

 

17.10

129.96

13.00

116.96

232.56

186.05

34.88

11.63

1347.48

14

23

7.18

4.79

和平彝族乡

重点治理区

23.42

177.99

17.80

160.19

318.51

254.81

47.78

15.93

1845.50

20

31

9.84

6.56

吉星乡

重点治理区

16.46

125.10

12.51

112.59

223.86

179.08

33.58

11.19

1297.05

14

22

6.91

4.61

共安彝族乡

 

47.61

361.84

36.18

325.65

647.50

518.00

97.12

32.37

3751.67

40

64

20.00

13.33

永胜乡

重点预防区

36.91

280.52

28.05

252.46

501.98

401.58

75.30

25.10

2908.51

31

49

15.50

10.33

金河镇

 

36.50

277.40

27.74

249.66

496.40

397.12

74.46

24.82

2876.20

31

49

15.33

10.22

合计

178

1352.80

135.28

1217.52

2420.80

1936.64

363.12

121.04

14026.40

150

238

74.76

49.84

备注:-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第三节 重点项目布局与措施配置

一、远期(2021-2030年)重点项目布局

2030年,金口河区重点治理区项目布局主要布置山河谷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与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包括:和平彝族乡和吉星乡。该治理区的国土总面积为87.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66.47km2,总治理面积为39.88km2。项目布局与水土流失状况详见表7-3

7-3 金口河区远期重点治理区项目布局与水土流失状况

重点治理区

乡镇

国土面积(km2

水土流失面积(km2

治理面积(km2

所属生态分区

重点

治理区

和平彝族乡

42.21

39.03

23.42

吉星乡

44.94

27.44

16.46

合计

87.15

66.47

39.88

 

二、近期(2015-2020年)重点项目布局

2020年,金口河区应完成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总面积为15.66km2,处于低山河谷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范围与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内。具体项目所在小流域见下表7-4

7-4    金口河区近期重点治理项目概况

年份

乡镇

小流域

面积(km2

所属生态建设分区

2015-2020

永和镇

白熊沟小流域

9

金河镇

野牛河小流域

9

合计

 

18

 

金口河区(2015-2020年)近期重点治理项目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km2,治理范围内实施坡耕地整治面积165.04hm2,其中石坎坡改梯工程13.76hm2,保土耕作面积151.28hm2,人工林草措施面积220.53hm2,其中经果林166.52hm2,水保林32.97hm2,人工种草21.04hm2,封禁治理面积1414.43hm2,修建蓄水池16口,沉沙池24个,排灌渠7.5km,田间道路49km。重点治理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详见表7-5

第四节 分期实施计划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期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总体规模为178.0km2,其中近期(2015~2020)治理规模为76.79km2,具体分期实施计划见表7-6

 


7-5     金口河区近期重点治理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配置量

       重点治理项目

 

项目区位置

治理面积

坡耕地整治工程

人工林草措施

封禁治理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小计

石坎坡改梯

保土耕作

小计

经果林

水保林

人工植草

蓄水池

沉砂池

排灌渠

田间道路

乡镇名称

小流域名称

k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km2

km

km

永和镇

白熊沟小流域

9

79.14

7.87

71.27

86.16

58.22

16.41

11.53

734.7

8

12

3.7

2.4

共安彝族乡

小河小流域

6.66

29.65

4.26

25.39

108.44

83.44

25

0

527.9

5

9

2.9

1.9

   

15.66

108.79

12.13

96.66

194.6

141.66

41.41

11.53

1262.6

13

21

6.6

4.3

7-6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配置量分期实施计划

分期

年份

乡镇

所属两区分化

面积(km2

所属生态建设分区

近期

2015~2020

和平彝族乡

重点治理区

23.42

吉星乡

重点治理区

16.46

永胜乡

重点预防区

36.91

远期

2021~2030

永和镇

 

17.10

共安彝族乡

 

47.61

金河镇

 

36.50


第八章 监测规划

第一节 规划目标

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的目标是:

1、实现水土保持监测情况的定期公告;

2、准确获取水土流失变更数据;

3、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数据;

4、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共享;

5、在技术、资金等条件成熟及充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水土流失监测站点。

通过水土流失监测,定期分析本区域及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评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全面落实区域范围内工业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和各类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掌握和了解全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深入研究水土流失变化规律,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二节 监测项目

一、定期调查项目

1、监测站点的定期调查

监测站点监测项目: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要求的频次进行观测。

2、水土保持情况定期普查

普查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包括类型、面积、强度等),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等),土地利用情况的普查。全区普查每五年开展一次。

二、动态监测项目

动态监测项目包括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和城市拓展建设区水土保持监测)。

1)重点预防区内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效益监测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次和周期,采用定位观测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工程取得的各方面效益。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为反映生产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危害及破坏程度,尤其是面积较大、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扰动地表和破坏 植被面积较大、水土流失危害和后果严重的区域开展监测。

第三节 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内容

水土流失监测的主要内容有:

1、水土流失各种基本数据的监测与收集,例如水土流失类型、面积、侵蚀强度、流失量及其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布等;

2、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3、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质量及效益监测;

4、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次数及其造成的危害;

5、各流域的特征值,包括流域的长度、流域面积等;

6、水文气象要数,主要包括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状况、年均气温、积温、极端温度、风速、风向、无霜期,河流的常年流量与流速、泥沙含量及其变化等;

7、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林草植被类型、结构及林草覆盖度和郁闭度;

8、土壤改良状况;

9、社会经济状况;

10、重视工业污染源,对城市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乡镇工业污染源以及入河排污口等进行长期的观测和调查,避免面源污染。

二、监测方法

监测站点的监测主要是地面观测的方法,同时通过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有关资料。

1、小流域水文要素监测方法:与当地就近的水文站按相关监测内容和监测成果,签订协议,有偿索取测试资料或付给增补测试项目和内容所必须的人员报酬、设置费用等,共同完成河道水文要素监测任务。

2、生产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方法: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监测内容,各项选定13个测点(平均2个计),在摸清水土流失量本底值的基础上进行季节(尤其是雨季)性监测,监测各项开发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量和发生时间的变化情况。

3、开发建设区弃土弃渣量、破坏植被及危害监测方法:采取对典型矿点、路段、工厂等生产建设项目、定点监测与抽样和专题调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典型定点与抽样和专题调查监测结果,推算其所能代表的项目和全区开发建设区弃土、弃渣量及其破坏植被状况和危害的程度。

第四节 监测费用

一、监测费用的产生

水土保持监测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水土流失的监测必须具备专门的观测和检验设施,还需要其它仪器设备。监测人员必须具备操着监测仪器的能力,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能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简单分析和评价。

监测设备分为常规性设备和选择性设备,常规性设备主要有数字雨量计、电子天秤、泥沙取样器等,选择性设备有无人驾驶直升机、数码摄像机、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设备、自记水位计等。

常规性设备使用频率高,因此需要单独购置;选择性设备使用频率较低,且价格偏高(如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可采用租赁形式。

二、监测费用来源

在本区依法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建议由区级财政予以补贴。

 


第九章 综合监管规划

第一节 监督管理

一、预防管理

1、生产建设项目预防监督管理要求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首先,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经审批后方可立项。然后,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组建专门机构加强施工管理,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实施过程是否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再次,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监督检查。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降低或者丧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审查、批复、送达,审批机构为水行政主管部门。

规范监督检查。每年定期监督检查本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

规范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标准,包括技术评估、受理、验收等文字资料。

2、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成果管护

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科研场地、仪器设备等项目成果,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和监督保护。重点治理区设立管护标志,建立管护设施,定期报告管护区情况。可实行多种管护方式,明晰产权、合作权和管护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检查、监督,对随意占用和破坏治理成果的要依法严厉查处。

3、社会公共监督

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设立举报电话、信箱并正式公布,规范举报的各环节工作。

二、治理管理

1、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

各乡镇应建立治理和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监管专用车辆设备,人员以乡镇水利员及农户代表等组成,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金口河区实际情况和工程的性质,制定相关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管护细则,使管护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落实管护经费

管护经费应根据各乡镇的水土流失情况、财政收入状况,采取国家、地方财政投入与受益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区政府应把防治水土流失目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生态建设规划中,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水土流失治理经费、水土保持监督经费及监测费,不足部分纳入区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在机构人员、经费、制度落实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各种工程设施的完善,确保各项工程治理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监测管理

1、规范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行为

明确和细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的具体行为,完善配套制度,规范管理。

2、强化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和成果管理

监测数据管理是保障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首先要尽快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和成果管理制度,其次是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制度,实现监测信息的及时报送与系统分析。

四、其他管理

1、重点案件查处

重点案件查处是水土保持监督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牵涉面广,头绪复杂,政策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只有集中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迅速打开局面,收到良好效果。对重点违法违规行为要挂牌督办、一查到底、查出结果、打歼灭战。要通过对重点案件的查处,维护法律的权威,营造强大的执法声势,做到查处一家、震动一片、带动全局。

2、规范补偿费征收

依法足额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按规定用于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应按照《四川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并依法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工作,杜绝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等行为

第二节 科技支撑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推广规划,要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川水函[2017]460号)、《乐山市水务局关于做好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乐水函[2017]157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的通知》(水利部办水保[2016]223号)和《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的通知》(川水函[2017]45号)等文件要求,积极创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依据《乐山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围绕乐山市十三五期间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的立体化旅游发展格局,水利规划布局方面重点采取天然生境保留、河湖连通性维护、生境形态维护与再造、生境条件调控等措施,加强重河湖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结合金口河区土壤侵蚀类型、特征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的区域差异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建设以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1、水利风景示范园区

利用金口河区紧靠大渡河和大凉山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河谷气候条件,开发保护大渡河大峡谷水利风景区和大瓦山五池水风景区,打造兼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水利风景示范园区。

2、河湖生态修复示范园区

水土保持工程规划大渡河左岸以金河镇五一村为中心,向野牛河、顺水河流域扩展,同时以金口河大峡谷为核心,向白熊沟瓦山神泉扩展;大渡河右岸以共安乡小河村为中心,向小河流域和大渡河右岸上游扩展,打造具有河湖生态功能的水土保持示范园区。

第三节 管理能力建设

一、监测站点标准化

1、设施设备标准化

按上级水土保持部门要求配置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包括水土流失试验观测设施设备、样品测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设备等。

2、人员队伍标准化

监测站点需配备专职人员,一般不少于2人,其中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至少1人。

3、监测数据标准化

按照上级要求,明确监测指标、监测内容、监测数据采集精度,数据格式等,保证监测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运行管理标准化

包括规范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数据审核上报和数据共享与发布。

二、监督管理能力

1、建设监督管理机构体系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设置专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工作;二是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如林业主管部门配合做好林区采伐林木水土流失预防,农业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农耕地的免耕、等高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在滑坡、泥石流等区域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组织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复垦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交通、建设、电力、煤炭石油部门组织做好本行业生产建设活动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2、监测管理能力建设

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完善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设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预测预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实现监测预报技术的规范化。同时加快水土保持监测人才,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充分利用水文站网,增加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密度和监测网络的覆盖程度,提高监测成果的有效性。密切联系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金口河区监测预报工作的快速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持续、深入、全面的培训,是促进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建立培训上岗制度。通过培训者优先上岗从事监督管理工作。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每年应接受一次系统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参与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等人员要参加专项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方可继续上岗。第二,要建立轮训制度。要确保监督管理骨干人员每3年能脱产参加一次再培训。


第十章 实施进度与投资估算

第一节 实施进度安排

水土流失治理面大、任务重,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投资较多,根据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必须分期实施治理。按规划水平年分期,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分两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近期)为2015年至2020年;第二个阶段(远期)为2021年至2030年。

近期:到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79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2.84%,植被覆盖率达到89.97%

远期:203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8k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29.76%,植被覆盖率达到92.27%

第二节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一、近期重点项目安排原则

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以及所需投入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重点项目应优先安排在以下区域:

1、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区域优先安排;

2、重点治理区面积较大,应根据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和危害大小,选重中之重,优先安排;

3、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4、重要风景区、重要水源区。

5、具备投入少、见效快、效益明显,示范作用强的地区。

6、以小流域或治理片为实施单元,适当均匀分布在不同的乡镇,使地方政府的领导力量和匹配资金以及劳工量能相应地均匀分布,避免过分集中。

二、近期重点项目选定及布局

根据近期重点项目规划原则,近期共安排2个重点项目,具体如下10-1

10-1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年份

所在乡镇

小流域

预防面积(km2)

治理面积(km2)

2017-2020

永和镇

白熊沟小流域

8.21

9

金河镇

野牛河小流域

8.14

9

           

16.35

18

第三节 近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投资估算

一、编制依据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估算的编制,以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水利部《小流域综合治理标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以施工定额、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定额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3 国发[2000]24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4、计价格[2002]10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

6材料价格采用乐山市造价信息网2017年第一季度公布的市场信息价

二、基础单价计算原则和依据

(一)基础单价

1、人工单价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本工程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际,确定挖填土方及土石运输按初级工人工单价2.32/工时计算,其余均按中级工人工单价4.32/工时计取。

参照水土保持定额执行的人工工时费,工程措施按中级工人工单价4.32/工时计列,植物措施初级工人工单价2.32/工时计列。

2、主要材料估算价格

主要材料估算价格根据市场均价计算,其中汽油,混凝土骨料,片(块)石料,水泥,炸药等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计入了材料价差。

3、风、水、电估算价格

据地方提供资料计算,电预算价为0.87/kw·h,水预算价为1.94/m3,施工用风价格按0.19/m3计算。 

(二)工程单价

本项目各项工程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价差、其他费用摊销、税金、扩大费组成。有关费率参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计取,工程单价在预算基础上扩大10%

1)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

建筑工程措施单价由工程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价差、其他费用摊销、税金、扩大费组成,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详见表10-2

10-2              建筑工程单价费用构成及计算方法

序号

费用项目

计算方法

直接工程费用

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

1

直接费

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

1

人工费

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时)

2

材料费

定额材料用量(不含苗木、草及种子费)*材料预算单价

3

机械费

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

2

其他直接费

直接费*其他直接费费率

间接费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率

企业利润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率

价差

材料用量*价差

税金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价差)*税率

扩大费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价差+其他费用摊销+税金)*扩大系数

工程单价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价差+税金+扩大费

2)工程单价费率《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计取,详见表10-3

10-3                      投资估算费率表

序号

工程类别

其他直接费

间接费

企业利润

税金

扩大系数

1

土石方

2

4

4

11

15

2

砌石

2

4

4

11

15

3

混凝土

2

4

4

11

15

4

模板

2

4

4

11

15

5

灌浆锚固

2

4

4

11

15

6

砂石备料

2

4

4

11

15

7

林草

1.5

5

2

11

15

8

封禁治理

1

4

1.5

11

15

3)工程单价汇总表

10-4               工程单价汇总表

编号

工程项目及名称

单位

单价(元)

 

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梯田工程

 

 

1

人工修筑梯田

 

 

 

石坎梯田(15°

/ hm2

93757.58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1

蓄水池工程

 

 

(1)

蓄水池工程(容量80m3

/

17282.53

2

截排水沟

 

 

(2)

60cm宽浆砌渠

/ km

109615.66

3

田间道路

 

 

(1)

100cm宽砼路面

/ km

79033.99

4

砖砌沉沙凼

/

453.99

保土耕作

/ hm2

 

 

第二部分 水土保持造林

 

 

水保林

 

 

1

栽植香樟林

/ hm2

13852.50

经果林

 

 

1

栽植核桃

/hm2

4062.50

2

栽植茶叶

/ hm2

7785.0

3

种草

/ hm2

 

 

第三部分

 

 

1

封禁治理

/ hm2

663.73

4)材料预算汇总表

 

10-5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预算价格(元)

材料价格(元)

价差(元)

备注

1

汽油

kg

7.76

7.76

 

 

2

kw·h

0.87

0.87

 

 

3

m3

0.19

0.19

 

 

4

m3

1.94

1.94

 

 

5

m3

68.83

68.83

 

 

6

块石

m3

39.92

39.92

 

 

7

卵石

m3

61.79

61.79

 

 

8

千块

322.12

322.12

 

 

9

水泥32.5

kg

0.31

0.31

 

 

10

炸药

kg

11.2

5.15

6.05

 

11

火线

m

1.1 

1.1

 

 

12

雷管

3.24

3.24

 

 

13

铁件

kg

2.94

2.94

 

 

14

钢模板

kg

3.13

3.13

 

 

15

合金钻头

56

56

 

 

16

化肥

kg

1.5

1.5

 

 

17

绿篱

m

60

60

 

 

18

核桃苗

4.5

4.5

 

 

19

茶叶苗

5.0

5.0

 

 

20

香樟苗

1.01

1.01

 

 

5)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

10-6                    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台时费

其中

安装拆卸费

动力燃料费

人工费

修理及替换设备费

折旧费

1

混凝土搅拌机 0.25

12.95

0.45

3.74

5.62

2.03

1.11

2

胶轮车

0.8

 

 

 

0.58

0.22

3

混凝土搅拌机 0.4

21.79

1.07

7.48

5.62

4.81

2.81

4

震动器 插入式 1.1

2.07

 

0.7

 

1.1

0.27

5

()水枪 6.0

47.02

 

46.43

 

0.38

0.21

6

塔式起重机 10

97.28

3.1

31.93

11.66

15.22

35.37

7

载重汽车 5.0

77.91

 

55.87

5.62

9.78

6.64

8

风钻 手持式

36.96

 

34.8

 

1.7

0.46

6)人工工资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人工工资的编制。

 

 

 10-7                       中级工工资                (单位:元)

地区类别

六类工资区

定额人工等级

中级工

编号

项目

计算式

单位(元)

1

基本工资

=340.00*1.00*12/251*1.068

17.36

2

辅助工资

=0+5.16+0+0.73

5.89

1

地区津贴

=0*12/251*1.068

0

2

施工津贴

=3.5*365*95%/251*1.068

5.16

3

夜餐津贴

=3.5+4.5/2*0%

0

4

节日加班津贴

=17.36*3*10/251*35%

0.73

3

工资附加费

=3.26+0.47+4.65+0.93+0.35+0.47+1.16

11.29

1

福利基金

=17.36+5.89*14%

3.26

2

工会经费

=17.36+5.89*2%

0.47

3

养老保险费

=17.36+5.89*20%

4.65

4

医疗保险费

=17.36+5.89*4%

0.93

5

工伤保险费

=17.36+5.89*1.5%

0.35

6

失业保险费

=17.36+5.89*2%

0.47

7

住房公积金

=17.36+5.89*5%

1.16

4

人工工日预算单价(元/工日)

=17.36+5.89+11.29

34.54

5

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元/工日)

=34.54/8

4.32

 10-8                      初级工工资                (单位:元)

地区类别

六类工资区

定额人工等级

中级工

编号

项目

计算式

单位(元)

1

基本工资

=230.00*1.00*12/251*1.068

11.74

2

辅助工资

=0+2.58+0+0.49

3.07

1

地区津贴

=0*12/251*1.068

0

2

施工津贴

=1.75*365*95%/251*1.068

2.58

3

夜餐津贴

=3.5+4.5/2*0%

0

4

节日加班津贴

=11.74*3*10/251*35%

0.49

3

工资附加费

=1.04+0.15+1.48+0.30+0.22+0.15+0.37

3.71

1

福利基金

=11.74+3.07*7%

1.04

2

工会经费

=11.74+3.07*1%

0.15

3

养老保险费

=11.74+3.07*10%

1.48

4

医疗保险费

=11.74+3.07*2%

0.3

5

工伤保险费

=11.74+3.07*1.5%

0.22

6

失业保险费

=11.74+3.07*1%

0.15

7

住房公积金

=11.74+3.07*2.5%

0.37

4

人工工日预算单价(元/工日)

=11.74+3.07+3.70

18.52

5

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元/工日)

=18.52/8

2.32

三、工程估算编制

本项目投资费用由六部分组成:工程措施(坡耕地整治工程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费)、林草措施费、封禁治理措施费、独立费用和基本预备费。在计算中,以万元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坡耕地整治工程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费。按各部分工程措施的单价和措施量的乘积计算。坡耕地整治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进行编制。

(二)林草措施

林草工程包括草籽费及种植费,其中草籽费按照草籽市场价格乘以设计用量进行编制;种植费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进行编制。按各部分林草措施的单价与措施量的乘积计算。

(三)封禁治理措施费

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进行编制。按各部分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单价与措施量的乘积计算。

(四)独立费用

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水土保持监测费四项。独立费用计算表详见表10-9

10-9                       独立费用取费标准

序号

项目

标准

取费基数

1

建设管理费

2.40%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之和

1

项目经常费

1.60%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之和

2

技术支持培训费

0.80%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之和

2

工程建设监理费

2.00%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之和

3

科研勘测设计费

4.00%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之和

4

水土流失监测费

0.60%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措施之和

(五)预备费

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两部分,本次投资估算不考虑价差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第四部分之和的6.0%计算。

(六)其他费用

按第一至第五部分之和的1.3%计算。

四、投资估算

1、工程直接费

2015-2020年,金口河区近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79km2,估算近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整治工程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费、林草措施费、封禁治理措施费)需工程直接费用约2625.11万元。

10-10          近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工程直接费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单价(元)

数量

总价(万元)

坡耕地整治措施

公顷

 

 

596.23

石坎坡改梯

公顷

93757.58

58.36

547.17

保土耕作

公顷

934.04

525.24

49.06

人工实施林草措施

公顷

 

 

724.75

核桃林

公顷

4062.50

417.0

169.41

茶叶林

公顷

7785.0

418.47

325.78

水保林

公顷

13852.50

156.66

217.01

种草

公顷

2402.75

52.22

12.55

封禁治理措施

公顷

1096.87

6051.06

663.73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

 

 

 

640.40

蓄水池

17282.53

65

112.34

沉砂池

453.99

102

4.63

排灌渠

km

109615.66

32.25

353.51

田间道路

km

79033.99

21.5

169.92

总      计

2625.11

2、独立费用

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水土流失监测费四项。

 

 

10-11          近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独立费用估算表

序号

工程费用名称

单价

工程直接费(万元)

独立费用(万元)

建设管理费

工程直接费用的2.40%

2625.11

63.0

1

项目经常费

工程直接费用的1.6%

2625.11

42.0

2

技术支持培训费

工程直接费用的0.8%

2625.11

21.0

工程建设监理费

工程直接费用的2%

2625.11

52.50

科研勘测设计费

工程直接费用的4%

2625.11

105.0

水土流失监测费

工程直接费用的0.6%

2625.11

15.75

合       计

236.25

第四节 投资估算

一、总投资估算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单价表计算各个区划治理单位水土流失面积所需投资工程直接费用。通过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79km²。共需资金投入工程直接费用2625.11万元,独立费用236.26万元,基本预备费171.68万元,其他费用39.43万元,共计3072.47万元。

金口河区近期(2015202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静态总投资3072.47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40.01万元/km2。其中:直接投资2625.11万元,占总投资的85.44%;独立费用236.25万元,占总投资的7.69%;基本预备费171.68万元,占5.59%;其他费用39.43万元,占总投资的1.28%。在水土保持直接投资2625.11万元中:坡耕地整治措施投资596.23万元,人工林草措施投资724.75万元,封禁治理措施投资663.73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40.40万元。

总投资估算表详情见表10-12

二、工程措施投资估算

金口河区2015年-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总投资为1236.63万元,其中:坡耕地整治596.23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19.41%;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640.40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20.84%

三、人工林草措施投资估算

金口河区2015年-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人工林草措施包括经果林、水保林和种草措施,共计投资724.75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23.59%。

四、封禁治理措施投资估算

金口河区2015年-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封禁治理措施包括封山育林和草地封禁,措施投资663.73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21.60%。

五、独立费用估算

金口河区2015年-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独立费用236.25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7.69%

六、基本预备费估算

金口河区2015年-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本预备费171.68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5.59%

七、其他费用估算

金口河区2015年-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其他费用39.43万元,占静态总投资的1.28%

 

 

 

 

10-12               近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估算表

序号

工程、费用名称

合计 (万元)

占一至四部分的百分率(%

第一部分 工程直接费

2625.11

85.44

1

梯田工程

547.17

 

2

保土耕作

49.06

 

3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

640.40

 

4

水保林工程

217.01

 

5

经果林工程

495.19

 

6

种草工程 

12.55

 

7

封禁治理

663.73

 

第二部分 独立费用

236.25

7.69

1

建设管理费

63.0

 

2

工程建设监理费

52.50

 

3

科研勘测设计费

105.0

 

4

水土流失监测费

15.75

 

第三部分 基本预备费

171.68

5.59

第四部分 其它费用

39.43

1.28

静态总投资

3072.47

100.00

 


第十一章 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效益分析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包括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类。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在调水保土效益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调水保土效益包括增加土壤入渗、拦蓄地表径流、坡面排水、调节小流域径流等调水效益以及减轻面蚀、沟蚀等土壤侵蚀、拦蓄坡沟泥沙等保土效益。

一、调水保土效益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GB/T 15774-2008)规定,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包括就地入渗、拦蓄径流、减少侵蚀、减轻沟蚀等效益。计算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调水、保土效益有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法(简称水文法)和单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累加法(简称水保法)。本方案采用水保法计算,着重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蚀能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表11-1、表11-2)。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年减蚀13.57t,保水量2819.65m3,详见表11-3、表11-4

 

 

 

 

11-1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年减蚀效益评价定额

序号

项目

单位

定额

1

石坎坡改梯

t/hm2

24

2

保土耕作

t/hm2

11.3

3

经果林

t/hm2

4.5

4

水保林

t/hm2

4.7

5

种草

t/hm2

6

6

封禁治理

t/hm2

7.5

7

沉沙池

t/m3)

0.4

8

排灌渠

t/km

30

11-2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年蓄水保水效益评价定额

序号

项目

单位

定额

1

石坎坡改梯

(m3/hm2)

2250

2

保土耕作

(m3/hm2)

1500

3

经果林

(m3/hm2)

2000

4

水保林

(m3/hm2)

2500

5

种草

(m3/hm2)

1800

6

封禁治理

(m3/hm2)

1500

7

蓄水池

(m3/)

50

8

沉沙池

(m3/)

5

9

排灌沟渠

(m3/km2)

250

11-3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年减蚀效益评价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单位

效益(t)

1

石坎坡改梯

135.28

hm2

3246.72

2

保土耕作

2117.52

hm2

13757.98

3

经果林

1936.64

hm2

8714.88

4

水保林

4.7

hm2

1706.66

5

种草

6

hm2

726.24

6

封禁治理

7.5

hm2

105198.00

7

沉沙池

0.4

m3

95.20

8

排灌渠

30

km

2242.80

 

 合计

 

 

135688.48

11-4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年蓄水保水效益评价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单位

效益(m3)

1

石坎坡改梯

135.28

(hm2)

304380.00

2

保土耕作

1217.52

(hm2)

1826280.00

3

经果林

1936.64

(hm2)

3873280.00

4

水保林

363.12

(hm2)

907800.00

5

种草

121.01

(hm2)

217818.00

6

封禁治理

14026.40

(hm2)

21039600.00

7

蓄水池

150

()

7500.00

8

沉沙池

238

()

1190.00

9

排灌沟渠

74.76

(km2)

18690.00

 

合计

 

 

287196538.00

二、生态效益

规划实施后,到2030年,金口河区规划期内治理项目的水土流失面积178.00km2,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3.57t,年涵蓄水量2871.97m3。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内的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有利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涵蓄量,改善小气候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3、优化区域景观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城乡环境状况改善。

4、有效抑制水土流失,改善流域内水质,减少入河、入库泥沙量,使得流域内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项目的实施将增加小流域的林草覆盖度,使地表径流得到有效调节,从而实现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土壤水分、氮、磷、钾、有机质、团粒结构和孔隙率等理化性质和当地小气候将得到大幅改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三、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产品(未经任何加工转化)与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上的产品对比,其增产量和增产值。间接经济效益指在直接经济效益基础上,经过加工转化进一步产生的经济效益。

坡改梯:面积135.28hm2,效益从建成后的第2年算起,年亩增产粮食60kg,粮食单价3/kg,每年增加经济效益约为34.09万元。

水保林:面积363.12hm2,效益从栽植后第6年开始计算,木材生长量0.2 m3/.年,每年可增加木材蓄积量0.07m3

经果林:面积1936.64hm2,从栽植后第5年开始计算,年均亩产果品120kg,单价10/kg,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约为2556.36万元。

封禁治理:面积14026.40hm2,其效益从第2年算起,木材生长量0.2m3/.年,每年可增加木材蓄积量约3.93m3

保土耕作:面积1217.52hm2,效益从建成后的第2年算起,年亩增产粮食40 kg,粮食单价3/kg,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约为153.41万元。

综上,金口河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每年将增加经济收入2743.86万元,增加木材蓄积量约4.00m3,经济效益良好。

四、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减轻水土流失对小流域内土地的危害,提高土地生产力,进一步减轻泥沙对沟渠、蓄水池等水土保持设施的危害,增加其蓄水、拦沙效益,减轻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减轻面源污染,保障流域人畜饮水安全。通过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提高了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各项措施落实后,可形成综合自然灾害防护体系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同时,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金口河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奠定基础;环境容量得到提高,人地矛盾得到缓减;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更趋合理,使小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第二节 基本结论

规划实施后,到2030年,金口河区规划期内治理项目的水土流失面积178.00km2。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使得年减少土壤流失量13.57t,年涵蓄水量2819.65m3。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区域内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有利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小气候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善,作物产量提高。区域景观环境优化,自然灾害减少,城乡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将产生很好的调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规划的实施对金口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建议区政府从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第十二章 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法律法规保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结合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健全地方配套法规系统、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做到依法行政。

一、适时总结多年来水土保持治理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地方配套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及规范性文件;

二、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完善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不断完善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强化预防监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厉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

三、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土保持发展机制,按照谁治理、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的权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吸引信贷、民间资本、外资等投入水土流失治理;

四、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公示制度,让公众自觉参与、监督工程建设管理,真正把水土保持工程建成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以及民心工程

第二节 政策保障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切实履行《乐山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

二、认真贯彻落实谁治理谁拥有、合建共有,允许继承、转让、租赁的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鼓励各类社会主体通过有偿流转获得经济果木和林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水保林业。激励各类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水保林,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等,都可单独或联合参与水保林治理开发,从事水保林建设;

五、认真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区乡镇各级都要设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对路域植树、水系植树、村庄植树、农田林网、林粮间作等重点工程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六、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规。结合金口河区实际,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实际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树立生态环境保持的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作部门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部门及其他机构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节 组织管理保障

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由县政府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监管工作。工程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中的一切事宜,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规模,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同时加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简报、电台等宣传工具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项目区领导和农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使项目区领导,特别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都投入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来。

第四节 投入保障

一、水土流失治理资金应根据各乡镇的水土流失情况、财政收入状况,采取国家、地方财政投入与受益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方式筹集。水土保持是一项公益事业,投入的主体应当是代表公共利益的各级政府。区政府应把防治水土流失目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生态建设规划中,建议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水土流失治理经费、水土保持监督经费及监测费,不足部分纳入区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

二、依法足额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按规定用于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应按照《四川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及《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局和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的通知〉》执行,并依法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工作,杜绝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等行为。

三、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调动社会、集体及群众的参与精神,引导并吸收社会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形成水土保持为社会、社会为水土保持的局面,实行国家、地方、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把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致富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表1 气象特征表

1       金口河区历年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表( 1959—2014年)

项目

     

 

统计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气温(

多年平均

6.9

8.7

12.4

17.3

21.2

23.3

25.3

24.8

21.4

17.2

13.1

8.3

16.7

极端最高

19.6

23.9

31.3

32.9

35.7

36.7

36.8

37.6

35.2

29.9

25.1

23.4

37.6

极端最低

-3.4

-1.6

-0.5

5.1

9.4

14.3

15.9

15.7

12.7

4.6

8.0

-2.0

-3.4

降水量(mm

多年平均

3.7

10.3

26.7

70.7

90

107.5

163.3

185.1

82.1

40.8

19.9

3.7

803.9

历年一日最大

5.9

18.5

26.2

57.8

47.9

172.2

125.6

114.4

53.9

32.4

28.5

14.6

172.2

相对

多年平均

75

73

73

72

78

80

81

82

82

79

76

77

77

湿度(%)

历年最小

21

18

22

15

20

17

15

33

29

34

29

32

15

多年平均蒸发量

51.7

54.8

89.2

132.6

163.8

138.8

160.4

152.9

94.5

71.6

61.1

52.0

1227.9

风速(m/s

多年平均

2

2.1

2.4

2.4

2.1

1.8

1.9

2

1.5

1.6

1.7

1.8

1.9

历年最大及

9.7

9.7

11.7

12.3

12.7

12

11.7

12.7

9.3

13.3

11.3

10

13.3

相应风向

N

ENE

NE

ENE

2G

NE

2G

ESE

NNE

ENE

NE

NE

ENE


附表2 社会经济现状表

2     乐山市金口河区现状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调查统计表(2014年)

行政区

人口

(人)

耕地面积

(公顷)

播种面积

(公顷)

粮食产量(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小计

其中

非农业人口

小计

水田

旱地

小计

其中粮食

金口河区

53161

15379

3655.39

71.71

3583.68

6605.40

5054.80

10666.00

7310

永和镇

18546

11069

410.99

0.00

410.99

640.27

467.47

957

8657

金河镇

8410

1882

590.30

0.08

590.22

1504.33

1229.67

2443

7925

和平彝族乡

9421

1067

764.17

40.42

723.75

1256.13

1093.40

2484

8054

共安彝族乡

6684

1102

447.54

2.09

445.45

694.53

523.60

1098

9268

永胜乡

5247

156

859.75

0.00

859.75

1228.27

669.00

1491

8098

吉星乡

4853

103

582.64

29.12

553.52

1281.87

1071.67

2193

7966

 


附表3 土地利用现状表

3      金口河区现状年土地利用统计表       单位:hm2

行政区

土地面积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

工矿用地

交通运

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

其他

用地

金口河区

59816.39

3655.39

747.19

50982.28

1044.17

688.13

325.28

811.48

1562.47

永和镇

7715.58

410.99

41.44

6267.15

39.93

244.81

42.99

179.45

488.82

金河镇

14311.2

590.3

101.78

12811.72

207.75

120.66

67.07

175.67

236.25

和平彝族乡

4221.22

764.17

140.50

2621.61

122.18

131.51

41.46

119.64

280.15

共安彝族乡

16823.10

447.54

81.71

15676.80

134.45

60.95

50.02

158.89

212.74

永胜乡

12251.74

859.75

347.31

10115.63

455.66

69.62

77.18

122.35

204.24

吉星乡

4493.55

582.64

34.45

3489.37

84.20

60.58

46.56

55.48

140.27

 


附表4土地坡度组成表

4  金口河区土地坡度组成表 

乡镇名称

坡度等级

面积(km2)

占比(%

乡镇名称

坡度等级

面积(km2)

占比(%

永胜乡

5.08

4

吉星乡

1.15

3

5°-8°

6.25

5

5°-8°

1.84

4

8°-15°

19.47

16

8°-15°

7.81

17

15°-25°

33.55

27

15°-25°

13.68

30

25°-35°

32.38

26

25°-35°

11.53

26

35°

25.51

21

35°

8.88

20

金河镇

1.63

1

永和镇

1.67

2

5°-8°

2.33

2

5°-8°

1.87

2

8°-15°

10.01

7

8°-15°

4.70

6

15°-25°

31.62

22

15°-25°

10.90

14

25°-35°

51.58

36

25°-35°

21.11

27

35°

45.84

32

35°

36.74

48

共安彝族乡

1.32

1

和平彝族乡

0.54

1

5°-8°

2.16

1

5°-8°

0.63

1

8°-15°

9.82

6

8°-15°

2.82

7

15°-25°

32.41

19

15°-25°

9.41

22

25°-35°

61.40

37

25°-35°

15.48

37

35°

60.74

36

35°

13.36

32

 


附表5耕地坡度情况表

 5      金口河区耕地坡度情况表         单位:hm2

行政区域

耕地面积

  

梯田及坡地面积

名称

≤5°

15°

15°25°

>25°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金口河区

3655.39

1.12

0.031

167.26

4.58

657.94

18.00

771.32

21.10

2057.75

56.29

永和镇

410.99

0.00

0.000

52.13

12.68

18.74

4.56

79.06

19.24

261.06

63.52

金河镇

590.30

0.00

0.000

0.09

0.02

10.36

1.76

90.87

15.39

488.98

82.84

和平彝族乡

764.17

0.00

0.000

3.19

0.42

43.48

5.69

53.59

7.01

663.91

86.88

共安彝族乡

447.54

0.37

0.083

1.60

0.36

24.29

5.43

61.17

13.67

360.11

80.46

吉星乡

582.64

0.00

0.000

3.58

0.61

173.57

29.79

265.78

45.62

139.71

23.98

永胜乡

859.75

0.75

0.087

106.67

12.41

387.50

45.07

220.85

25.69

143.98

16.75

 


附表6水土流失现状表

6             金口河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行政区

侵蚀面积

(hm2)

轻度

(hm2)

轻度比例(%)

中度

(hm2)

中度比例(%)

强烈

(hm2)

强烈比例(%)

极强烈

(hm2)

极强烈比例(%)

剧烈

(hm2)

剧烈比例(%)

金口河区

29765.44

14165.16

47.59

9023.20

30.31

4031.54

13.54

2097.07

7.05

448.46

1.51

永和镇

3903.05

1140.89

29.23

1433.68

36.73

681.07

17.45

583.46

14.95

63.94

1.64

金河镇

6182.18

2996.76

48.47

1804.73

29.19

869.20

14.06

425.52

6.88

85.98

1.39

和平彝族乡

2850.01

827.14

29.02

964.31

33.84

660.32

23.17

312.96

10.98

85.28

2.99

共安彝族乡

7934.73

3875.82

48.85

2694.40

33.96

948.29

11.95

362.94

4.57

53.27

0.67

永胜乡

6151.93

4141.35

67.32

1324.77

21.53

435.87

7.09

190.84

3.10

59.10

0.96

吉星乡

2743.54

1183.20

43.13

801.30

29.21

436.78

15.92

221.35

8.07

100.90

3.68

 


附表7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表

7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表

区(县)

生态分区名称

编号

乡镇

金口河区

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

永和镇

和平彝族乡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吉星乡

共安彝族乡

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永胜乡

金河镇

附表8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表

8  金口河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分表

乡镇名称

重点预防/治理区

所属生态分区

生态分区

永胜乡

重点预防区

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和平彝族乡

重点治理区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吉星乡

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附表9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规划表

9    金口河区各乡镇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配置量

项目区

 

治理

面积

坡耕地整治工程

人工林草措施

封禁

治理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生态

分区

乡镇名称

重点防

治分区

小计

石坎坡改梯

保土

耕作

小计

经果林

水保林

人工

种草

蓄水池

沉沙池

排灌渠

田间

道路

单位

k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hm2

km

km

永和镇

 

17.10

129.96

13.00

116.96

232.56

186.05

34.88

11.63

1347.48

14

23

7.18

4.79

和平彝族乡

重点治理区

23.42

177.99

17.80

160.19

318.51

254.81

47.78

15.93

1845.50

20

31

9.84

6.56

吉星乡

重点治理区

16.46

125.10

12.51

112.59

223.86

179.08

33.58

11.19

1297.05

14

22

6.91

4.61

共安彝族乡

 

47.61

361.84

36.18

325.65

647.50

518.00

97.12

32.37

3751.67

40

64

20.00

13.33

永胜乡

重点预防区

36.91

280.52

28.05

252.46

501.98

401.58

75.30

25.10

2908.51

31

49

15.50

10.33

金河镇

 

36.50

277.40

27.74

249.66

496.40

397.12

74.46

24.82

2876.20

31

49

15.33

10.22

合计

178

1352.80

135.28

1217.52

2420.80

1936.64

363.12

121.04

14026.40

150

238

74.76

49.84

备注:-低山河谷人居环境维护区;-中低山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中高山减灾生态维护区

 


附表10水土保持规划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总估算表

10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规划近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总估算表

序号

工程、费用名称

合计 (万元)

占一至四部分的百分率(%

第一部分 工程直接费

2625.11

85.44

1

梯田工程

547.17

 

2

保土耕作

49.06

 

3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

640.40

 

4

水保林工程

217.01

 

5

经果林工程

495.19

 

6

种草工程 

12.55

 

7

封禁治理

663.73

 

第二部分 独立费用

236.25

7.69

1

建设管理费

63.0

 

2

工程建设监理费

52.50

 

3

科研勘测设计费

105.0

 

4

水土流失监测费

15.75

 

第三部分 基本预备费

171.68

5.59

第四部分 其它费用

39.43

1.28

静态总投资

3072.47

100.00


附表11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减蚀效益评价表

     11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减蚀效益评价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单位

效益(t)

1

石坎坡改梯

135.28

hm2

3246.72

2

保土耕作

2117.52

hm2

13757.98

3

经果林

1936.64

hm2

8714.88

4

水保林

4.7

hm2

1706.66

5

种草

6

hm2

726.24

6

封禁治理

7.5

hm2

105198.00

7

沉沙池

0.4

m3

95.20

8

排灌渠

30

km

2242.80

 

 合计

 

 

135688.48

附表12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蓄水保水效益评价表

12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蓄水保水效益评价

序号

项目

工程量

单位

效益(m3)

1

石坎坡改梯

135.28

(hm2)

304380.00

2

保土耕作

1217.52

(hm2)

1826280.00

3

经果林

1936.64

(hm2)

3873280.00

4

水保林

363.12

(hm2)

907800.00

5

种草

121.01

(hm2)

217818.00

6

封禁治理

14026.40

(hm2)

21039600.00

7

蓄水池

150

()

7500.00

8

沉沙池

238

()

1190.00

9

排灌沟渠

74.76

(km2)

18690.00

 

合计

 

 

287196538.00

 附件:金口河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图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图

金口河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分区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33)2711072 旅游咨询电话:(0833)2711985
网站标识码:5111130003 蜀ICP备07001422号
党政机关标识 政府网站找错
川公网安备案号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13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