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养地,地养人,锄头底下出黄金。在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有这么一个人,她敢想、敢干、敢拼,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她就是乐山市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也是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陈希满。
返乡创业,发展高山蔬菜产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伴着晨曦,48岁的陈希满正充满干劲地在田地里收着一颗颗鲜灵水嫩的包菜。只见她手上动作飞快,一折一压、再用刀在包菜根部一切,一朵朵新鲜的包菜就被装入筐中。
回忆起往昔,陈希满说道:“年轻的时候进过厂做流水线工作、也当过商贩卖过水果蔬菜,那个时候心里就想干出一番事业来,让全家老小的日子过好。”
一次省外返乡回家过年,一条写着“在家创业就业,享受政策补贴”的标语,让陈希满内心深受启发,外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子女父母无法照顾,而且现在家乡“硬件”条件越来越好,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回家干一番事业的种子在陈希满心中悄然发芽。
“我是农村人,就干农业吧!”下定决心后,陈希满回到家乡立即行动起来了,她下足功夫做好政策学习、市场考察、产业选择等前期准备后,在村里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于2013年牵头组建了乐山市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地处金口河区金河镇同心村,海拔高度1050米-1300米,土壤质地好,空气质量优,是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的绝佳场地。经过十多年多的发展,该合作社已有种植基地1000余亩,育苗大棚5个,每年都会引进市场热销的玉米、茄子、辣椒等蔬菜品种进行种植。
“冬季管护土地,春季播种菜苗,并采用套种模式,现在我们一年四季基本都有优质高山蔬菜出产销售,再加上冻库、仓储中心的建立,稳定了蔬菜售卖价格,降低了菜农亏本的风险,去年合作社有6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利润率在20%。”陈希满说道。
立体农业,科学引领农民致富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陈希满的带领下,合作社逐年流转村民土地,并按照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标准,着力完善示范基地配套设施,引进机械化作业,劳动生产率相比较传统耕作方式高出数倍,土地产出率也大幅提高,有效破解了同心村原本土地小微零碎、撂荒地不断增多、劳动力日益老化的“三大难题”。
得益于环境优势,同心村还拥有多家种养殖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非常适合立体农业发展。通过外出学习,陈希满因地制宜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并建立“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拓展产业链和销售链,把控市场信息,确保产销两旺。
土地解决了,销路畅通了,但是这么多地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带领大家伙真正实现致富增收?陈希满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通过外出走访、潜心学习、总结各地经验,陈希满下定决心,一定要打造一支理念新、懂技术、擅管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以前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技术不新、信息不畅等原因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陈希满说道:“现在村里乡亲们都相信我,愿意跟着我干,那我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做好这个‘领头雁’。
创新方能强农。陈希满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科技引领,每年都会定期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实地指导,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再加上合作社现有的12人的科技研发团队,真正做到了为同心村几千亩种植基地保驾护航,为村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心村七组的村民王联均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在陈希满的带动下,我承包了90亩地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每年菜苗在合作社拿,等成熟了再卖给合作社,省时省心。”
这样的例子在同心村比比皆是,以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种植或基地务工,合作社回收农户产品集中销售,让农户利用自身产业发展或家门前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帮助农民实现“死地”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农民成为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打工得工资的多薪农民。
乐山市金口河区绿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在2019年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2015年荣获市级示范社称号。
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充满生机,看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陈希满嘴角微微上扬:“多年的奋斗,虽然尝尽酸甜苦辣咸,但我乐在其中,特别是看到农户干劲十足来购苗、一脸笑容结算收购款和领取工资的情景,心中满是成就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一如既往,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一起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