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步履不停。为了进一步学习他人之长,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助推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11月3日共安彝族乡党委书记黄伟带领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乡干部一行22人来到沙湾区太平镇考察学习。
山高水长,映照初心。考察学习组先后来到佛手柑基地、柔毛淫羊藿基地、药材加工厂、沙湾区现代农业园服务中心,观看了产业发展宣传片,到药材种植基地实地参观学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副诗情画意栖居的生态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这就是参观第一站沙湾区太平镇的绿化村佛手柑基地的风景。
太平镇党委书记李萱介绍:“太平镇有2.1万亩喀斯特地貌,其中1.63万亩集中在绿化村,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绿化村的水土、光照、空气等自然和气候条件,是种植中药材的绝好之地。园区统计来累计带动2400户-7360户人种植川佛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9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8万元,务工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学习组第二站来到柔毛淫羊藿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到这个基地仍然是喀斯特地貌。沙湾区针对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地表缺水等特性,组织农业精干深度调研、背土填山、治理石漠等方式在喀斯特地貌上创造出“两味药”的石缝经济,并从药材种植到加工生产包装都在本村完成。一条生产线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真正做到了一村一品一经济。
学习组最后一站来到沙湾区现代农业园服务中心参观学习,通过视频了解太平镇现在农业园区的规划、产业种类、布局,参观了解沙湾区乡村文化的变迁史以及中药材的追溯史。
学习组一行人收获颇丰。共安彝族乡党委书记黄伟强调:“我乡农业发展受地势影响,山地多,耕地少,更应该因地适宜求发展。我们现有农副产品高山蜂蜜、高山茶叶、蓝莓基地和中药材,都是不成片。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要借鉴太平镇喀斯特地貌经验,因地制宜,不破不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搞好本乡土特产招牌。”共安彝族乡新河村党总支书、村主任鲁克阿军也谈到体会:“新河村现在正在创建农旅综合体发展模式,正在加紧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道路、风貌提升项目,再加上高铁、高速交通便利,希望走出不一样的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
接下来共安彝族乡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做好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接力赛,绘制好我乡的富村山居图,再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